有人速战速决,三言两语,讨价还价,完成交易后,背上货转身就走。
有人为着五毛一块的价格在磨缠着,摊主想挣钱,买家同样想挣钱,别看只是五毛一块,但是,进货量大,一单算下来,可就是上百块的差价了!
什么?你说这里的交易都是几百上千、乃至成千上万的金额,上百块不多?开什么玩笑!离开鹏城,你看看全国各地,现在有多少人是能每个月赚到上百块的?
头一次见世面的三人,一个个都目瞪口呆,一眼看上去,保准是头一回来鹏城的愣头青。
于是,便有摊主招呼道:
“同志,来这儿看看啊!都是港城新出的款式,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绝对时髦,拿回去肯定好卖!保你们能发大财的啦!”
梁万、刘东和卢海风也就顺势来到了摊位上,看了看摊主口中快要被夸上天的“港城新款”,有两人陷入了沉默。
倒是梁万,不由得眼前一亮,这不就是喇叭裤吗?据说,喇叭裤,蝙蝠衫,□□镜,这可是八十年代的时尚标配了!
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同样版型的裤子已经不再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喜爱,但是,有人推陈出新,用“微喇叭裤”的概念,又把喇叭裤这一摊子给盘活了。
由此可见,这喇叭裤,好像确实可以搞一搞啊!
114☆、
第114章
◎更新◎
看到梁万似乎还真的相信了他的话,摊主的良心痛了那么一瞬间,随后就进入到了讨价还价的阶段。
当时进货的时候,他也是因为“港城新款”这四个字才心动的,又想着,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这才把自己手里大半的钱,都用来进了这种喇叭裤。
可谁知道,就是这个决定,一下子把他的档口拖成了半死不活的样子呢?
倒是有人问价,可是,大家伙儿都没见过这种款式的裤子,只能依着自己的喜好来判断,越看越觉得这种裤子“怪”,于是,刚问完价,就放下裤子走了,他拦都拦不住。
这会儿,担心报出个高价、把这三个愣头青吓跑了,秦有民心里权衡了下,道:
“你们也是头一回来鹏城进货吧?第一个来的就是我这儿,也算是相逢有缘了,这样,我说个实在价,十块钱一条!”
“这么时髦的一条裤子,百货大楼都没有的货,还不要票,十块钱一条,你们想想,是不是特别划算?”
刘东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卢海风用胳膊肘捅了下他,他这才回过味儿来,又赶紧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也是,他们俩确实没做过生意,但是,买卖双方,谁先心动、被拿住短处,就会让另一方占据主动权,这个道理,他们俩还是能想明白的。
尽管以他们俩的眼光,并不觉得这所谓的“喇叭裤”能卖得很好,但是,在出发前,他们仨就说好了,进货的时候,以梁万的意见为主。
所以,不理解归不理解,但刘东和卢海风还是默默站在一边儿,看着梁万和摊主讲价。
“不行,五块钱还差不多,我们要的量大,这个价,可不怎么实在啊!”
梁万不知道八十年代初喇叭裤的进货价是多少,甚至在听到“十块钱一条”的价格时,他心里还惊讶了一瞬,觉得不贵。
但是,梁万也知道,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谁都不会做亏本生意的,1980年初就开始在鹏城干起服装批发生意的人,就更是如此。
哪怕是急着清库存的,可是,货放在仓库里,兴许有一天还能“升值”,但要是赔本儿卖了出去,那就是真真切切地赔了,这跟买股票,其实是一个道理。
他张口就砍一半儿,秦有民也不生气,这算什么?兜里揣着一百块钱就敢来逛批发市场的人,他也不是没见过!
“量大?你们能拿多少?”
服装生意挣不挣钱,只有干这行的人才知道,这也正是秦有民急着把这批喇叭裤卖出去、让自己的钱“动起来”的原因所在。
因为这个面积不大、普普通通的档口,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让他足足赚到了五万块钱。
听着不多,但这是1980年的五万块,含金量有多高,自然不必多说。
现在,堆在他这儿的喇叭裤,差不多刚好是三万块钱的货,所以,听到“量大”这个词儿,秦有民当然要追问下去。
即便这三个人是愣头青,可是,谁又能保证,愣头青就不会成为大买主呢?
“五块钱一条,我要这么多的货!”说着,梁万的手在袖子里、比划了个八的手势。
他总共带了5500块,除去预留的500块备用金,剩下的钱,都打算用来进货。
剩下的3000块,则是刘东和卢海风凑的,只是,他们俩的工龄都不算长,虽然是双职工家庭,但是,抛开每个月的日常开销,能攒的钱,也就没剩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