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知道,的确是因为许多港台明星穿着喇叭裤出现在了电影、电视剧和杂志上,才推动了喇叭裤在内地的流行。
而现在,这个契机出现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机会就在眼前,梁万觉得,他没有理由错过!
说实话,想到一万条裤子卖完以后、他们能挣到多少钱,卢海风和刘东的心里确实是火热了一阵儿。
只不过,有一颗想赚钱的心没错,但说实话,现在赚的这些钱,其实就已经远远超出他们一开始的预料了。
所以,冷静下来,俩人又陷入了沉思。
“兵分三路,没有说得那么容易,咱们有五个人,才能刚好撑住现在的生意,去外地,现有的人手肯定是不够的,就算从现在开始雇人、培训,他们也得一阵儿时间才能熟练起来吧?”
“我觉得,兵分两路还差不多,到时候,咱们仨分开,有一个人带着振国和大强,再额外招三个人,应该就能应付得过来了!”
“钱是赚不完的,这第一波红利,也不可能被咱们全部吃下,还是安全最要紧!最起码现在看来,振国和大强都是可以相信的!”
“他们俩应该也有认识的朋友、现在还没找着工作的吧?要不然,让他们俩介绍下自己的朋友过来?还是说,接着找街道办?”
120☆、
第120章
◎更新◎
商量过后,刘东再次找到街道办,让他们帮着介绍三个人过来。
当然,要去外地卖货,这也是一开始就说清楚了的。
街道办那儿等着安排工作的人一抓一大把,就算加上人品、性格等筛选条件,递到刘东跟前的名单,也是洋洋洒洒地写了半张纸。
再加上从方振国和李强那儿打听到的,刘东选出来了三个人,都是他们俩知道的、又不算特别熟悉的。
短暂地让三个人在摊子上练了半天手,这一批喇叭裤也全部卖完了。
梁万去邮局给秦老板打了个电话,又把两万块钱的定金和上次没有结清的八千多货款一并汇了过去。
尽管在填写汇款单的时候,被邮局的工作人员“不经意”地打量了很多眼,但梁万只当作一无所觉,办完事儿,往老丈人的办公室打了个电话,随后,抬脚就走。
离家这些天,三个人忙得一塌糊涂,几乎每天回到招待所,都是倒头就睡的。
好不容易卖完了这批货,他们也总算是能歇上一天了。
不过,也就一天,梁万带着方振国、李强和刚来的张浩,去了川省,刘东、卢海风则是带着剩下的两个人,一块儿去了武汉。
喇叭裤的市场很广,仅他们几个人,肯定是没法儿完全吞下这块儿肉的,好在,他们并不贪心,也没想着把所有的好事儿都搂到自己怀里。
能趁着别人都还没反应过来、或者说还在等货的时候,在这两个地方,成为吃下最大份额蛋糕的人,他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当然,选择这两个地方,并不是一拍脑门儿、随随便便就做出的决定。
一来,是考虑到了距离问题,毕竟,秦老板那边儿有关系、可以搭上铁路局发货,这是一回事儿,但这费用,可是由他们来承担的。
选的地方太远,运输费用就越高,卖同样数量的喇叭裤,他们的利润不就减少了吗?
再则,也是考虑到,这两个地方的重工业,在全国都是能排上号的。
一个地区的精力有限,重工业发达,轻工业的发展可不一定能同步跟上,而且,这也意味着,城市里的工人多,有足够的消费能力。
喇叭裤进入这两地的市场,不一定百分百会爆火,但是,遇冷的概率也并不大。
前脚坐上火车的梁万一行人并不知道,就在他们离开的第二天,有个女同志拉着母亲来到了那条街,指着他们摆过摊的地方,说:
“妈,他们就是在那儿摆摊的!收钱的那个人,我越看越觉得像二哥!”
“母子之间,哪儿有隔夜仇呢?咱们跟二哥也有这么多年都没见了,你难道就不想知道二哥这些年过得好不好吗?”
“待会儿,二哥他们来了,妈,你可得收敛着点儿脾气,跟二哥说几句软话,这样,咱们一家人不就能重归于好了吗?”
没错,说话的女同志,正是梁万多年未见的、同母异父的妹妹宋盼,自然,被她拉着的人,就是杨翠华了。
听见闺女这么说,杨翠华不自在地抿了抿嘴唇,又抬起下巴,道:
“什么软话不软话的?我可是他妈,他敢不听我的,试试?”
宋盼心里有些不耐烦,还“试试”呢?当年二哥去当上门女婿前,也没问过你的意思啊,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是咱们家反倒被人整到贵市这地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