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显然极为看重这门婚事,送来的为沈念之梳妆的嬷嬷,皆是宫中有名的老成妇人,行事周全,言语恭谨,连随车送来的嫁衣与妆奁,也都依太子妃规格配备。
天色仍暗,沈念之却已被嬷嬷们“请”出了床。
她身上还带着昨夜未褪的酒气,刚睁眼,眼前一片人影晃动,耳边便是一句:“沈娘子快些起来,辰时三刻要出门,时辰耽误不得。”
她还未反应过来,整个人就被两个嬷嬷一左一右扶着拖进了屏风后的木桶内。
木桶中早备好了热水,水中撒着细细的熏香与药草叶,雾气蒸腾,温热微烫。
沈念之酒意未退,初一入水,被烫得清醒了几分,倏然睁眼,眸中仍带着冷意。
有嬷嬷手法利落地替她清洗身体,又细细为她净面、润发、去角、熏香。
这等沐浴净身,原本是正妃成婚前的准备程序,侧妃并不需如此繁琐。可李珣却偏偏将所有礼制都按着正妃来办,连侍奉之人也皆为他精挑细选的,连带着一言一行都带着说不清的审视意味。
沈念之坐在水中,仰头靠着木壁,听得一个嬷嬷柔声笑道:“娘子真是有福气,奴婢这双手,平日也只给皇后和太后上香汤,今儿个居然伺候了娘子。”
另一个嬷嬷接话:“可不是嘛。听说这次东宫的礼制,内库亲拟,一式按太子妃办的。就连那婚服的霞帔,也是从尚衣局里翻了宫里的样子来改的,比陆家那位……还多出三道绣金线哩。”
屋中女子笑声不绝,连说了好几个“娘子真是得宠”,可沈念之却始终未言,只静静坐着。
她睫毛微垂,水珠顺着发丝落入香汤,蒸汽弥漫中,看不清她神情。
直到她被扶出木桶,换上里衣,坐在高脚椅上开始梳妆
时,她才忽然出声道:“春桃呢?”
嬷嬷一愣:“您是说,照料妆奁的那位丫头?”
沈念之点头,语气淡淡:“叫她进来。”
很快,一个面色仓皇的婢子从外头快步进来,正是春桃。她行礼跪下:“娘子唤奴婢?”
沈念之靠着椅背,脸色已有几分冷静,眼尾上挑,语调懒懒:“霜杏呢?”
春桃顿了下,低头答:“回娘子……霜杏昨夜就离了府,说是您醉得厉害,她怕打扰了您休息,奴婢也不知她去哪了。”
沈念之听完,面无表情地笑了一声:“哦?”
她轻轻拨了拨鬓发,声音低沉下来:“这丫头倒是胆子大。她的奴籍都在我身上,她是怕陪我进宫,如今跑路了?”
春桃顿首:“奴婢不敢妄言。”
沈念之没再追问,只是慢慢抬起眼,看向镜中。
镜里的人一身内衫,肌肤雪白,眉目清华,却满眼倦色。她望着那张熟悉的脸,忽然笑了一声。
“也好,走吧,小白眼狼。”
辰时一刻,吉时将近。
晋国公府门前早已张灯结彩,红毡自门内铺至街口,数名礼官整肃站立,宫里送来的迎亲仪仗早在坊口等候,只待新妇梳妆完毕,请上花轿。
堂内礼鼓初响,钟磬相随,乐声悠悠。
沈念之坐于正厅梳妆镜前,鬓边早已绾起双环贵髻,发上金步摇未动,霞帔未披。她神情平静,眼中却无波。
方才内侍传来话,说太子殿下已遣信入府,命人加派红毡三丈,加设仪杖十六枝。
旁边几个嬷嬷见此,一时间恭维不绝:“娘子真是贵人命,一应礼制皆按太子妃所设,便是正妃出阁,也不过如此了。”
一语既出,众人便都笑了,只当沈念之是一步登天的有福之人。
可她只是静静听着,神色不悲不喜,直到春桃来禀:“娘子,外头礼官催了两遍,吉时快到了。”
沈念之点点头,起身站了起来,身姿挺直,目光清冷。
霞帔披上,红罗覆面,金钗钿环步摇摇曳,发冠稳稳压在鬓上,她在红绸铺地间立得笔直。
她缓缓伸出手,让春桃搀扶着她,侧头问:“霜杏可还未回来?”
春桃顿首:“未见踪影。”
沈念之低声冷笑一声,她自顾自整了整袖口。
霎时,红纱之后,那双冷如霜雪的眼便也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