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早上七点半的高铁,真正到达漠山坝时,已经下午三点。
学校要比崔璨想象中的好,教学楼并没有想象中破旧,三层高,外墙虽然朴素,但看起来还算规整,也许是前几年被资助后重新翻盖的缘故。操场是黄土地,旁边竖着两个掉了漆的篮球架。
几人的行李被校长和村干部帮忙拎着,天色渐晚,二人先带他们去住宿的地方看看,而后再一起吃顿晚饭。
“学生们也是明天开始来学校吗?”化学老师李姐问道。
“是,其实我们这没什么寒暑假的讲究,村民们都有活干,孩子们除了有时帮忙做点农活,都可以来学校,今天就有几个学生在教室呢。”
因为是对口帮扶,所以漠山坝中学的教学设备也并不落后,多媒体设备也是前几年装好的,为的就是可以和宜川以及安平市的教学资源相对接。
“这边是宿舍楼,学生和老师都住这里。有些孩子家里远,不能天天走山路回家,尤其是冬天,天黑的早,不安全。”
校长引着他们走向一栋稍旧些的二层小楼。楼门口站着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看到他们,连忙小跑着迎下来。
“我来帮你们,男生宿舍在一楼,咱们女生在二楼。”女老师看上去和她差不多年纪,穿一件黑色的羽绒大衣,头发高高扎起,大概在室外站久了,鼻子都冻红了,身上透着股质朴劲儿。
崔璨和她一起将行李抬上了楼,英语老师小林的行李则由另一位村干部帮忙拎上了楼。
“诶下面哪位老师呢?不上来吗?”
小林向她解释:“李老师和王老师是两口子,他们住楼下那间。”
漠山坝中学寒假里现在只有两位女老师,学校取暖设备不够,宿舍里还用的传统的小蜂窝煤炉子,怕她们不会使用,两个老师决定和她俩一起住,两个人一间房子。
崔璨和付萍住一间,也就是帮她把行李拎上来的那位,她是本地人,热情地招呼崔璨,帮她把床铺这些都整理的干干净净。
“这是我从家里拿的被褥,很干净的,都是我妈自己做的,她针线活很好的!”
崔璨看了眼干净整洁的床铺,她和付萍一个在左一个在右,窗户在两人中间,窗帘是小清新的蓝色碎花。
“谢谢你付萍,也谢谢阿姨。”崔璨放好东西,三个人一起下楼,大家一起前往村干部家吃饭。
路上遇到一些村民,好奇地瞅着他们,校长和村干部在前方解释,他们就这样到达目的地。
“学校食堂明天开始,今晚先由我来招待大家,家里饭菜口味一般,大家吃不惯的一定要说啊,我再去买点别的。”
众人连连说着“太客气了”、“太麻烦了”…诸如此类。
崔璨饭量不大,一路舟车劳顿,也没什么胃口,多是同行的男老师在和校长及村干部说话,她们几个女老师则和这个屋里的女主人寒暄,了解一些这里的情况。
一切都比她想象的要好一些,回到宿舍,用热水简单洗漱后,崔璨学着付萍的样子,把鞋子放在烧得暖烘烘的蜂窝煤炉子旁边。付萍笑着说:“明早起来穿,保证暖烘烘的!”
山里的夜晚格外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和风声。炉火发出细微的噼啪声,温暖的气息弥漫在小小的房间里。
崔璨本以为自己第一晚会失眠,在付萍低声絮语中,她沉沉地进入梦乡,梦里谁也不会有,谁也别来,她一觉轻松。
第33章第三日她的月经已经迟了好久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透过来,屋内已经没了付萍的身影,崔璨关掉七点钟的闹钟,她坐起来缓了缓。
付萍拿着牙缸牙刷进来,下巴还残留有牙膏沫,惊讶道:“呀,璨璨姐醒啦?怎么不多睡会儿?”
崔璨摇摇头,穿上毛衣,付萍拿来个暖壶,招呼崔璨一起来洗脸:“这水可热呢,我给咱倒在脸盆里。”
早饭是在简陋的教师食堂吃的,馒头、白粥、一盘炒得油亮的土豆丝。
八点半的时候,学生们陆续进教室,漠山坝中学老师不多,现在放寒假,就只有两位老师留校,付萍是教初中的,隔壁宿舍的老师教授高中知识,不过,据付萍所说,他们一般无所谓,能教的都教。
这里的老师基本都是漠山坝本地考上大学之后回来的,他们放弃了外面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转身回了荒凉落后的家乡,教书育人,报答社会。
崔璨一行人的作用主要是帮他们系统梳理知识点,再加上解答疑难问题。
凌野是在下午出现的,看到讲台上的崔璨,明显愣住了,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
“崔老师?”他走进来,身上还带着室外的寒气,解释道:“我上午去给家里的冬小麦浇冻水了,所以没来。”
凌野依旧穿着学校发的冬季校服,头发长了些,好像也黑了些。
崔璨觉得好奇妙,家里没有田地,她虽然每天都在讲农业,讲全世界的农作物,可真正在现实触及到那些知识时,尤其是这些字眼从一个刚在田埂上劳作完的学生嘴里说出来时,只觉得奇幻。
“原来是真的…真的要浇冻水啊!”
凌野下意识地就说出了地理作用:“对,防旱保墒。”
师生对视,眼神里藏着笑意。而后崔璨看到了凌霜。
女孩比她想的还要漂亮些,穿着件和凌野一样的校服,宜川一中的校服不限制订购件数,凌霜身上这件明显不太合身,不过崔璨没理会这些,她只是眼含笑意的看着兄妹俩,自带一种熟人间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