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山,最近来报名分田的百姓数量如何?”府衙。薛云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上,目光平静地看着台下诚惶诚恐的杜山。自从让他在府里担任要职清查官吏后,作为回报,他都一步步成为了府里实际上的主事官,执掌着府衙内所有的办事吏员。或许人都是逼出来的,没想到杜山在这个位置上干得还不错。他不但会严格执行薛云交代的命令,同时还让东山府各职能都正常健康地运转了起来。毕竟府内的蛀虫都已经让薛云清理干净。即便未受波及影响的官吏也都非常识趣地配合,深怕薛云的屠刀落在自己头上。“回禀大人,从分田令发布到今天,城内共有七千两百余百姓已经报名登记,根据属下的预估,等到开春分田,这个数字至少能达到一万两千余。”杜山连忙小心翼翼地作答,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嗯,记得到时候备好足够的种子农具口粮以及耕牛,总而言之,绝对不能耽误了春耕!”薛云措辞上难免有些严厉。分田令是他和柳何卫超他们议事的时候商讨决定的。本来东山府便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尤其戎人入侵后还肆虐了大半个东山郡。结果使得无数百姓都惨遭屠戮,大量田地都抛了荒。眼下戎人大败而归,不敢轻易再犯。那么他们势必要利用起这些田地增加更多的粮食赋税产出,以此来缓解财政上的压力。何况打仗打的便是后勤。如果想要与戎人长期对峙抗衡,那么他们都必须保证粮食的稳定供给。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东边北边的多数田地基本都牢牢掌握在当地的豪强大户手里。虽然薛云能通过武力逼迫他们交出更多的粮食,可到底不是长久之计。不怪乎他们会把目光盯在了西边的田地。在戎人一轮又一轮的烧杀抢掠后,原本这些田地的主人基本都已经死光了,刚好可以收归官府所有。一来能增加赋税提高粮食的产出,二来能解决逃到东山府的大量难民。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能通过分田赏田给士卒来提高他们的忠诚以及战斗力!无恒产者无恒心。唯有麾下士卒有了固定产业,他们才能更加坚定地追随效忠薛云。他要告诉这些士卒们。他们不单单是为了丰厚的待遇而打仗,同样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侵害而打仗。“属下遵命!”杜山自然知晓事情的严重性。身为主事官,他可是比谁都清楚东山郡内部的严峻程度。“开春后我会率领骑兵于东山郡外巡弋,尽量确保春耕和分到田地的百姓不受侵扰。”如今报名登记分田的人数远没有达到预期。无需多想薛云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分田对于百姓的诱惑非常大,何况薛云还会提供农具种子口粮耕牛等等。只要他们前往分到的田地,其他都不用操心,薛云直接便包办了一切。甚至他还给他们免赋三年,产出的粮食只拿出少部分,大部分都归于他们。偏偏这些田地都在东山府西边,一旦戎人再次来袭,他们都会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这也是其余百姓仍在犹豫不决的原因。事实上薛云对待这些百姓已经算非常仁厚了。换作是租种豪强大户土地的佃农,他们能拿到手的往往只有三成乃至两成。哪怕是自耕农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自耕农是需要缴纳赋税的,抛去官府各种赋税,最后到手的粮食有一半就不错了。像是卫超还曾提议过。干脆让无地的百姓难民全部去屯田!这意味着薛云只需要提供他们吃住,田地的收获都归于官府。不可否认。卫超的提议确实非常有诱惑力。这年头官府能让百姓吃饱饭都已经感恩戴德了,哪里还会奢求更多东西。但最终薛云却否决了他的提议。原因很简单。薛云出身于东山郡,而东山郡是他最核心的基本盘。即便往后他打了败仗,只要他逃回东山郡都依然能东山再起。屯田这套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但绝对不能放在东山郡。说到底无非是为了稳固他的基本盘。否则一旦失去了人心,他都再也没了立足之地。“大人,敢问能否将此事宣扬出去?如此一来,那些尚在犹豫观望的百姓们都能有了信心和底气。”杜山壮起胆子问了句。“可以,这事也不算什么机密。”薛云毫不犹豫便答应了下来。无论是入冬前还是入冬后,他麾下的士卒都依旧没有停止训练。尤其是亲卫与骑兵方面的训练更是严苛。由于上次大败戎人缴获了大批战马,而这些战马都足以武装起三四千的骑兵。但考虑到折损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最终薛云他们经过商议决定。,!这支骑兵的数量限定在两千人左右,其中还包括了薛云的八百亲卫骑兵。其余的一千两百骑兵分别由卫超以及高岳统领。前者无需多言。要说他们之中谁最擅长骑兵作战,卫超可谓是当仁不让。而高岳的话勇武非凡,跟随薛云屡屡立下战功。可惜他脑子不太好,所以薛云一直将他留在身边培养。直至今日才决定外放独领一支骑兵。但这支骑兵建立后虽然每日都在苦练,但是骡子是马总需要拉出来溜溜。唯有经过血与火的淬炼。这支骑兵才算是真正合格的战士。薛云打算开春后便带着他们离开东山郡,表面上是为了防备戎人的侵扰,实际上是为了寻找戎人游骑厮杀战斗!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两千骑兵只要能淬炼出来,哪怕死一半他都在所不惜。“都尉……”这时候。柳何忽然行色匆匆地赶了过来,似乎有什么要紧的事情禀报。“大人,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属下先行告退了。”杜山见状立马知趣道。“嗯,你先下去吧。”薛云朝他摆了摆手,并不意外柳何的到来。自从剥离兵权发配到负责处理后勤事宜,柳何已经很少前往军营,甚至连办公的地方都挪到了府衙。“什么事如此着急?”等到周围没其他人后,薛云顿时开口询问。“都尉,早前您让我派往中原的探子回来了。”柳何神色有些沉重道。“他人在哪里?”薛云听后都为之一震。“他在秘密赶回的路上感染了风寒,如今正躺在医馆救治,但他在昏迷前已经将打探的消息全部都告知我了。”柳何深吸口气道。戎人二次大举入侵前。薛云曾让他组建了情报队伍。即便柳何明升暗降后,这支情报队伍依旧掌控在他手里。入冬前,为了了解更多东山郡以外的消息。薛云在第一次召集他们议事的时候,交代柳何可以扩张情报队伍,同时让探子深入大魏其他地方收集情报,尽可能了解让戎人封锁的外界情况。最后一支十人组成的探子分别前往了山阳,中原,东海城以及南方。直至今天,距离开春只剩下一个月不到的功夫。没想到前往中原打探情报的人居然回来了,而且还带来了足以令人震惊的消息。“和我细细道来……”薛云面容肃然道。很快。在柳何的叙说下,他才总算知道对方为何来得如此匆忙焦急。其中最为震撼的消息莫过于大魏宫廷发生了政变。四皇子杀死了太子以及二皇子后宣布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兴昌。同时四皇子还联合依附自己的党羽对朝廷展开了大清洗,无数官员下狱抄家问斩,整个皇城都充满了血腥,从而震惊了整个天下。可惜北境遭戎人封锁,远在东山郡的薛云他们自然不知道这回事。而新帝登基不久,各地藩王都拒绝承认新帝,甚至西南西北坐镇的福王凉王都已经决定带兵入京勤王!南边谋反作乱的楚王甚至借此机会击败了前来平叛的大军,从而将自身势力都扩大了一倍有余,兵锋随时都可能指向京城。“……四皇子这是疯了吗?”听完之后,薛云都满是不可思议。如今魏帝下落不明,四皇子又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同时自身威望也不足以震慑群臣。偏偏他却公然发动政变杀了自己的两个哥哥,不顾一切都要登上皇位。为了能掌握朝廷,他甚至对朝臣发动了大清洗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如此一来,他也把大量朝臣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要知道每个朝臣背后都代表着一股不小的势力。当这些势力联合起来,哪怕是魏帝本人都要退避三舍选择妥协。结果四皇子跟个愣头青一样,也不知道是不是让权欲迷住了眼睛。“属下也不知道四皇子为何会如此,当年在京城的时候,属下虽然从未接触过四皇子,但也没听过四皇子有什么不好的名声,结果没想到……”柳何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其实相较于四皇子政变登基清洗朝臣一事,他更关心的是自己在京城的家人有没有受到波及。“现在让四皇子这么一闹,整个大魏的天下都要乱套了。”薛云忍不住叹了口气。他知道大魏迟早会乱,可孰能料到会乱得这么快。四皇子的所作所为简直像是猛踩油门一样,使得摇摇欲坠的大魏都瞬间承受不住直接垮塌了。“这还只是开始,等到福王凉王带兵杀入京城,朝廷都要彻底威严扫地了。”柳何满是忧虑道。京城承平已久,而拱卫京城的禁军基本都让魏帝拉去北伐戎人了。换而言之。如今留守京城的兵马根本都抵抗不住福王凉王的大军。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尤其是坐镇西边边境的凉王,对方麾下的士卒可都是身经百战悍勇不已。凉王和这些士卒面对的敌人虽然不是戎人,而是外邦的塞族人。但塞族人却在极西之地打下了一块大大的疆域,论及战斗力根本不逊于戎人。根据历史记载。曾经狄人戎人都曾试图西迁西扩,结果都让塞族人给打了回来。可想而知塞族人的强大。而凉王麾下的边军将士面对塞族人这个外敌却丝毫不落下风,可想而知这些边军将士的战斗力。最重要的是驻扎在西北军镇的边军足足有五万余。哪怕只抽调了一半兵力,京城的守军都未必是对手。“可惜中原离我们太远,还有戎人大军横在中间,我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薛云又没有家人在京城,所以他比柳何自然要清醒理智,如同置身事外的看客一样。“都尉,还有一个人您似乎忘了。”柳何深吸口气强行稳住躁动不安的心绪。“你是指山阳的晋王?”薛云想了想便知道他说的人是谁。是的。福王晋王都带兵勤王去了,谋反作乱的楚王也趁势扩张地盘。唯独山阳晋王却迟迟未有反应。按照他之前斩杀自己使者的行为,对方肯定不会这样看着。“是的,天下藩王里,楚王最为势大,其次便是手握重兵的凉王与晋王,而福王虽然常年坐镇西南征讨山蛮,可实力到底是不如凉王晋王,如今晋王却一直按兵不动,难保是打着渔翁得利的心思。”柳何点点头开始分析道。“也有可能是晋王忌惮戎人的关系,担心出兵后遭到戎人偷袭占去了山阳这个大本营。”薛云若有所思道。如今戎人已经攻占北境,意味着山阳都已经处于戎人的三面环视之下。一旦晋王出兵,戎人便能由三路进发直取山阳。而山阳比之北境要富裕不少,而凶残贪婪的戎人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个大肥羊。所以也能理解晋王为何会选择按兵不动。不是他不想动,而是迫于无奈暂时不能动。除非——“都尉说得有理,可万一晋王……”柳何忽然脸色一白,猛地想到了一个可能。“你是想说,万一晋王勾结了戎人,那么晋王都再无后顾之忧……”薛云皱着眉头,他和柳何一样都想到了这个可能。而这也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大魏第一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