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高耸的灰色墙体在冬日苍白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威严,城门楼上“永定门”三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到了!”张良兴奋的声音从车外传来,“公子,姑爷,我们到京都了!”
顾笙掀开车帘,一股凛冽的寒风立刻灌了进来。
但此刻,他顾不上冷,睁大眼睛望着这座传说中的皇城。
城墙下排队入城的人群蜿蜒如长龙,各种口音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飘荡着炭火、食物和不知名香料混合的复杂气味。
“看那边!”李修远突然指向城门一侧。
顾笙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个身着靛蓝色长袍的年轻男子正朝他们挥手。
一年不见,李志的变化大得惊人。
原本憨厚的农家青年气质全无,取而代之的是城里人特有的精明干练。
他的皮肤白了,身形挺拔了,连挥手的样子都透着一股自信。
谁曾想,当初他靠着顾笙制作出的小小鲜味粉,竟真从小小的上水村来到在这贵人满天的京都站立了脚!
“堂哥!”李修远和顾笙同时喊道。
马车刚停稳,李志就快步走了过来,脸上洋溢着喜悦:“可把你们等来了!路上还顺利吗?”
他的目光在四人身上扫过,露出欣喜的笑容。
“托堂哥的福,一路平安。”李修远拱手道。
“天儿冷,赶紧先回住处。”李志搓了搓手,呵出一口白气,“前几日就叫人收拾好了,炭盆都生上了,就等你们来呢。”
天空中开始飘落细碎的雪片,像撒落的盐粒般轻轻落在众人肩头。
顾笙抬头望了望铅灰色的天空,心想:今年的冬天,要在京都度过了。
李志租的小院位于城西的明德坊,距离著名的明德书院只有两条街的距离。
院子不大,但布局精巧,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中间是个小天井,种着几株耐寒的绿植。
“正房你们夫夫住,东厢给修远做书房,西厢两间正好给这两个小伙子。”
李志一边引路一边介绍,“厨房在后院,我请了个附近的婆子每天来做两顿饭,食材钱另算。”
顾笙环顾四周,屋内陈设简洁但齐全。
床榻上的被褥都是崭新的,书桌上文房四宝一应俱全,连炭盆里的银骨炭都烧得正旺。
他不由得感叹李志的细心周到。
“堂哥,这地方太好了,”顾笙真诚地说,“让你费心了。”
李志摆摆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你们先安顿,我去街上买些热食回来,咱们边吃边聊。”
等李志出门后,四人各自收拾行李。
顾笙将带来的衣物一件件挂进衣柜,李修远则迫不及待地开始整理书籍。
左云和张良默默地将各自的物品搬进西厢房,动作轻巧迅速。
傍晚时分,李志带回了几样京都著名的吃食。
热气腾腾的羊肉锅贴、酥脆的芝麻烧饼、一坛温热的黄酒,还有一包用油纸包着的蜜饯果子。
“先垫垫肚子,”他将食物摆在厅中的圆桌上,“明天再带你们去尝尝真正的京都美食。”
五人围坐在一起,食物的香气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顾笙咬了一口羊肉锅贴,鲜美的汤汁立刻在口中爆开,烫得他直哈气,却舍不得吐出来。
“慢点吃,”李修远笑着递过一杯温水。
李志看着他们互动,眼中流露出欣慰:“看到你们这样,真好。”
他转向李修远,“赵公子那边联系好了吗?”
李修远点头:“出发前就回了信,约好腊月十八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