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连吃了几个月,感觉身体都圆润了些。
问李修远,李修远却说没事的事,他说他还能抱得起来,顾笙懒得理会这个人。
半月后,他们进入了栖霞山地界。
这里山势陡峭,云雾常年缭绕山腰,当地人称之为“仙人的腰带”。
“今晚怕是要在山里过夜了。”李修远望着渐暗的天色道。
正当他们寻找合适的露宿地点时,一阵奇异的香气飘了过来。
那味道混合了松木的清香和肉类的醇厚,勾得人食指大动。
循着香气,他们找到了一户山中猎人的小屋。
主人是个满脸络腮胡的中年汉子,正在院中翻动一个奇怪的泥炉。
“几位客人来得巧,”猎人爽朗地笑道,“今日刚得了只小鹿,正做松烟熏鹿呢!”
顾笙好奇地凑近观察。
在他原来的时代,别说吃鹿肉了,连鹿都很少见(人工饲养的不算)。
而且吃鹿肉,那可是一口一刑!
只见那泥炉内部中空,底部燃烧着松枝,上方悬挂着腌制过的鹿肉。
松烟从特制的孔洞中缓缓渗出,将整块肉包裹在淡蓝色的烟雾里。
“这法子是祖上传下来的,”大叔自豪地解释,“松烟能去腥增香,熏上三个时辰,肉质嫩得能化在嘴里。”
左云忽然开口:“若是加入少许山茱萸和茯苓,不仅能提味,还能中和鹿肉的燥性。”
大叔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小兄弟懂行啊!”
当晚,他们围坐在猎人家的火塘边,分享那外皮金黄、内里粉嫩的熏鹿肉。
肉质果然如猎人所说,入口即化,带着松木特有的芳香。
这是顾笙第一次吃到鹿肉。
舌尖先是触及一层微脆焦香的薄皮,随即被内里温润细嫩的肉质包裹。
那是一种奇异的鲜美。
松烟的清冽与鹿肉本身的醇厚脂香在齿间游走,毫无他预想中的腥膻。
细腻得几乎不需咀嚼,便顺着喉头滑下,留下满口悠长的余韵。
他心中那点“吃国家保护动物”的荒谬感和负罪感,竟在这极致的美味冲击下,变得有些模糊了。
“如何?可还入得口?”大叔咧着嘴问道。
顾笙连连点头,一时竟说不出话,只觉得五脏庙都被这前所未有的滋味熨帖得无比舒畅。
他下意识看向李修远,只见对方用餐的姿态依旧优雅从容。
细嚼慢咽,眉眼间也流露出几分赞赏。
火塘里的木柴噼啪作响,暖融融的热气驱散了山间夜寒。
浓郁的肉香、松烟的余韵、柴火的焦味混合在一起,充盈着这简陋却温馨的小屋。
秋意渐浓时,他们来到了历史悠久的青瓷古城。
这里的建筑多为青砖黛瓦,街巷间随处可见贩卖瓷器的商铺。
“听说这里的‘三转桂花酿’最有名,”顾笙翻看着刚买的游记,“是用桂花、糯米和山泉水发酵而成,要经过三次转缸工艺”
正说着,一阵甜而不腻的香气飘来。
街角处,一位老妇人正在叫卖刚出笼的桂花米糕。
那糕点呈半透明的琥珀色,表面点缀着金黄的桂花瓣。
“先尝尝这个,”李修远买了几块,“等安顿下来,再去找正宗的桂花酿。”
米糕入口绵软,桂花的香气在口腔中层层绽放,顾笙满足地眯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