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笙眼睛一亮,疲惫一扫而空:“真的?快走快走!”
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后是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前方是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
街上偶尔爆出一两声的爆竹声,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年糕的甜香。
孩童的嬉笑声从巷子深处传来,衬得街道格外热闹。
顾笙的步子轻快起来,李修远的手始终紧握着他的,温暖从掌心蔓延至心口。
“快到了!”顾笙指着前方灯火通明的院落,那是李家的宅子,门口已挂起红灯笼,映得门楣一片喜气。
李倩正探出头来张望,一见他们便挥手喊道:“二哥夫!二哥!你们可算回来了!”
她蹦跳着迎上前,双颊冻得通红,眼里满是兴奋。
进了门,暖意扑面而来,炭盆的火光映照着厅堂。
秦丽芳抱着裹在襁褓里的小栗子,坐在炕上,双胞胎李宝和李贝围在一旁,叽叽喳喳地指着小侄子。
顾笙连忙脱下斗篷,快步走近:“爹、娘,我们回来了!”
他俯身凑近小栗子,差不多一个月大的小家伙睁着乌溜溜的大眼,好奇地打量着他,小手在空中挥舞。
“来,小栗子,看看小叔叔!”顾笙轻声哄道,手指轻轻碰了碰婴儿的肚皮。
小栗子咿呀一声,舞动着双拳似乎在回应。
“哎呀,你怎么这么棒呢!”
顾笙蹲下身,指尖轻抚小栗子的脸蛋,疲惫一扫而空,只剩满心柔软。
“真是个乖宝贝,等过两天,小叔叔给你做新衣裳。”
李母端来热腾腾的饺子,招呼众人:“都来吃饭吧,忙了一天,可别饿着。”
顾笙被李修远拉着坐下,一家人围桌而坐,灯火摇曳间,笑语不断。
饺子热气腾腾,馅料鲜美多汁,驱散了从外头带回来的寒意。
顾笙刚咽下一个饺子,碗里就被李修远不动声色地夹进一块炖得酥烂的蹄髈肉。
“多吃点,这些日子辛苦你了。”李修远的声音很低,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顾笙脸一热,在桌下轻轻碰了碰李修远的腿,小声道:“相公也吃。”
一家人其乐融融,谈论着工坊的收尾、年货的准备。
李父抿了口小酒,脸上是满足的红光。
秦丽芳则细心地照料着怀中的小孙子,偶尔抬头看看热闹的饭桌,眼底满是温柔。
饭毕,李倩和李茹手脚麻利地收拾碗筷。李
母抱着小栗子去里屋哄睡。
顾笙和李修远帮着将桌子归置好,又往炭盆里添了些新炭。
回到他们自己的厢房,李修远关好门,隔绝了外头的些许喧嚣。
屋里点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光线暖黄。
顾笙正低头解着斗篷的系带,忽然感觉肩上一沉。
李修远温热的手掌覆了上来,力道适中地揉捏着他紧绷的肩颈。
“这些日子,夫郎里里外外的忙活,辛苦了。”
李修远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温热的气息拂过顾笙的耳廓,“今晚相公伺候你。”
顾笙舒服得几乎要喟叹出声,紧绷了一天的筋骨在李修远的手下渐渐放松。
他微微侧头,靠向身后坚实的胸膛。
“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罐头那事,能让前线的将士过个好年,我们也安心些。”
李修远的手移到顾笙的腰侧,轻轻环住,将人更紧地拢入怀中,下巴抵在他的发顶:“不止是工坊的事。”
“家里……爹娘、弟妹、小栗子,还有我,都让你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