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李明远环顾四周,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他原以为夫只是开了个普通饮茶论书的酒楼铺子,没想到竟是这般气派。
柳如是和周林安这时也来了。
顾笙朝二人点打招呼,最后一遍检查各处细节,确认无误后,便待八点准时鸣炮开业。
七点半的时候,店门口已经慕名来了一大群乌泱泱的人。
打头的是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着儒衫,一看就是城中知名的文人雅士。
他们身后跟着数十位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个个手执折扇,腰间玉佩叮当作响。
不用猜也知道,这些人都是冲那本传闻中的古籍来的。
“听说三楼全是大儒之作,闻所未闻。”
“管它是什么,能一睹真容便是三生有幸!”
人群中议论纷纷,更有好事者已经开始吟诗作对,为待会儿的进门考验做准备。
普通老百姓也有不少,虽不识字,但也好奇来看热闹。
几个卖糖葫芦和泥人的小贩见人潮涌动,赶紧在揽月阁对面支起了摊子,生意顿时红火起来。
“让一让,让一让!”两个伙计抬着一块丈余长的木板挤过人群,将木板立在店门右侧。
板上贴着一道入门试题:“一轮明月照九州”,求下联。
“这联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啊。”一位老者捋须沉吟。
“九州对什么好呢?四海?不行,平仄不对”
“我想到了!‘半卷诗书传千古’如何?”
人群中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更有心急的书生已经掏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开始书写。
店门左侧,周林安摆好了桌案,准备登记那些对出下联的客人姓名。
另一边,赵明轩收拾好后准备出门,却见平日这个时辰在看书的父亲也一副要出门的打算。
赵常林今日特意换了一身崭新的藏青色长衫,腰间挂着一块羊脂白玉佩,连平日里随意挽起的发髻都梳得一丝不苟。
“父亲这是要去何处?”赵明轩好奇道。
赵常林正了正衣冠:“有几位老友约我今日去个新开的铺子,听说那铺子很是独特,我便想去瞧瞧。”
正说着,赵月芸也来到了院中。
她今日穿了一身淡粉色的襦裙,发间簪着一支蝴蝶银钗,显然是精心打扮过。
赵明轩很是惊讶,平时这会儿这人还没起呢吧?
“你这是”
赵月芸挽住了父亲的胳膊,笑吟吟道:“哥哥不知道吗?今日揽月阁开业,我和雨棠姐姐她们约了要一同去的。”
“所以,我们都是要去揽月阁的?”赵明轩说道。
赵常林也露出惊讶之色:“原来你们说的都是同一个地方?”
赵月芸点头:“林姐姐爱诗词如命,听说揽月阁今日开业,还有对联诗会,她怎会错过?昨儿个就差人送了信来,邀我同去呢。”
赵明轩了然,他们三人都是同一个目的地。
“既然如此,便一同去吧。”赵常林说道。
赵家三人出门时,街上已经热闹非凡。
远远就能看见揽月阁方向人头攒动,不时传来喝彩声,想必是有人对出了妙联。
走近了才发现,店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有锦衣华服的公子哥,有布衣书生。
甚至还有几位戴着面纱的闺秀,在丫鬟的陪伴下站在一旁小声讨论。
“赵大人!”一位白发老者看见赵常林,连忙上前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