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不会出去太久,还得给你们准备吃的。”顾笙说道。
第二天一早,四位学子又出门参加诗会去了,顾笙换上一身素净的青色长衫,将发髻束得整整齐齐,带着阿福出了门。
“顾公子想去哪里看看?”阿福是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机灵能干。
“先去看看集市吧。”顾笙说,“我想知道川州府的人都喜欢吃些什么。”
两人穿过几条街巷,来到了城西的集市,这里人声鼎沸,叫卖声不绝于耳,顾笙好奇地东张西望,对什么都感兴趣。
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骚动,回头一看,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正缓缓驶来,行人纷纷避让。
“是赵府的马车。”阿福小声说,“看这规制,应该是女眷出行。”
顾笙连忙退到路边。
马车经过时,窗帘微微掀起,露出一张明艳的脸庞,顾笙不经意间与那少女四目相对,对方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随即帘子又放下了。
“那是赵家小姐。”阿福低声道,“赵通判的掌上明珠。”
顾笙点点头,没有多想,继续他的市场考察。
他不知道的是,马车里的赵月芸已经认出了他——昨日她去小院,曾远远看到过这个为李修远忙碌的身影。
“桃红,”赵月芸放下帘子,“去查查那个穿青衣的哥儿是什么人。”
“小姐,那不就是”
“我知道他是谁。”赵月芸低头绞着手帕,没了刚才的好心情,“我只是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让李公子如此倾心。”
而此时,顾笙已经逛完了集市,正打算去茶楼看看。
阿福建议道:“城东有家‘清茗轩’,点心做得极好,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欢在那里聚会。”
“那我们去看看。”顾笙兴致勃勃地说。
两人刚走到茶楼门口,却听见身后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这位公子请留步。”
顾笙回头,惊讶地发现叫住他的正是刚才马车里的那位小姐。
赵月芸带着得体的微笑走上前来,身后跟着丫鬟桃红。
“公子可是姓顾?”赵月芸微微欠身,举止优雅。
顾笙连忙回礼:“在下正是顾笙,不知小姐”
“我是赵明轩的妹妹。”赵月芸扬起下巴,唇角挂着矜持的浅笑,“方才在集市上见到公子,觉得面善,没想到真是二哥的朋友。”
顾笙微微一怔,随即行礼:“原来是赵小姐,失礼了。”
赵月芸的目光毫不掩饰地在顾笙身上逡巡——素色棉布衣衫,发间只一根木簪,腰间连个像样的佩饰都没有。
她心中轻哼:果然是个乡下哥儿。
但很快又恢复了大家闺秀的温婉,“公子是第一次来州府吧?可还习惯这川州府的繁华?”
顾笙听出话中刺意,却不恼,只温声道:“确实初来乍到,让赵小姐见笑了。”
赵月芸见他这般温吞,顿觉无趣,“公子这是要去喝茶?”
“是的,想看看川州府的茶楼是什么样子。”顾笙老实回答。
赵月芸眼中精光一闪:“那正好,这‘清茗轩’的龙井最是出名,公子既要去,不如赏脸同饮?”
她不等顾笙回应,已转身朝茶楼走去,裙裾翻飞间露出绣着金线的鞋尖。
雅间内,赵月芸姿态优雅地摆弄着茶具,腕上金镯叮当作响。
“顾公子可知这龙井该如何品鉴?”她将茶汤倒入杯中,故意问道。
顾笙接过茶盏,先观其色,再闻其香,最后轻啜一口,缓缓道:“汤色澄碧,香气清幽,入口回甘,当是雨前龙井。”
赵月芸手中茶壶一滞,没料到这乡下哥儿竟真懂茶道,她不甘心地又问道:“公子可读过书?”
“略识得几个字。”顾笙谦虚道。
“那想必知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了?”赵月芸眼中闪着狡黠的光,“像李公子那般才华横溢的君子,合该配个门当户对的淑女才是。”
顾笙手中茶盏一顿,抬眸对上赵月芸挑衅的目光,忽然明白了这场茶局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