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道友一身变化也未免太大了。”熟悉的院落,熟悉的人,再次见到越殊的清源真人不禁慨叹。
事实上,以修行界的规矩,境界提升,辈份自动上升。面对筑基境界的越殊,不过练气四层的清源真人须得口称“前辈”才是。若非越殊允许,他可不敢如此无礼。
饶是如此,面对越殊时,他已不复从容,再怎么调整都透出一股若隐若现的拘谨。
不是他心境差,而是筑基相较于练气修士,生命本质又大大向前迈出了一步。如果说从凡人到炼气是从0到1,那么练气到筑基至少是从1到10。生命本质的进化会使前者在后者面前天然收到气场压制,这就好比凡人面对猛兽,本能便不敢冒犯。
身体的潜意识告诉主人,一旦冒犯猛兽,性命难以保全。而能战胜潜意识,在猛兽面前依旧沉稳淡定的人,世间从来鲜有。
此乃人之常情,越殊不至于因为清源真人的态度转变就对他生出轻视鄙薄之意。他本身也不会凭生命层次给人划出三七九等,不滥害无辜者在他这里都是平等的。
他只是轻叹一声,摇摇头道:“一年不见,你我之间这就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障了。”
清源真人羡慕地附和道:“唉,练气到筑基,何止一层壁障,实乃天堑之别!”
人生最寂寞莫过于玩梗却无人能懂……越殊失笑,他坦然道:“我也是机缘巧合。”
说罢便将他望气之术小成,于东海窥破龙宫洞天,获得“灵石”的经历说了出来。那储存丰富灵气的晶石,被他命名为灵石。
清源真人听得神往不已:“龙宫洞天、世外龙种,不想天地间还有这般机缘……”
下一刻,他的眼睛直直瞪向越殊挥袖之间出现在石桌上的一枚枚晶石:“这?!”
“……我筑基之后,灵石并未用尽。予了灵云上人一些,这些是赠予道友的。”
相识以来,他对清源真人一向是口呼“真人”,并无别的意思。只是如今对方不敢再接这两个字,越殊只好顺势换了称呼。
至于灵石,此前越殊已用去大半,手上本身也不剩多少,余下的七成都在这里了。
他将之往清源真人的方向一推。
且不说当初引他入道的恩情,只说两人几年的交情,越殊不至于舍不得些许灵石。辛苦栽培的灵茶,对方不也是说送就送?
清源真人心潮之澎湃,自不必多言。良久,他终于朝越殊一拜:“不瞒道友,此物我实在推拒不了,便厚颜收下了。”
以他的资质,正常吐纳天地灵气,寿终都别想突破到练气六层。有了灵石,最大的好处不是修行速度的提升,而是施展某些大威力法术时可以尽快恢复法力。如此,战斗力与自保能力都足以升上一个台阶。
别人施法要省着用法力,他却一次性抽空法力或者消耗大量法力打出暴击,事后再通过灵石恢复。这样的差别足以在某些关键时刻扭转生死。从前只能凭借上清观底蕴自保的清源真人相当于多了一份底牌。
更不用说灵石本身还能助他提升修为。
“道友这是送了我一份大礼啊!”清源真人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声,整个人陷入沉思。
很快他下定决心,起身朝越殊示意:“道友随我来,有一件物什或许你能用上。”
清源真人带越殊去的地方是当初两人相遇的后山,只不过是在后山最深处的洞府。
解开层层机关阵法,在越殊好奇的注视中,他请出一方非金非木的黑色匣子。巴掌大小的匣子打开,现出一枚玄铁令牌。
拿起令牌,一面是繁复的花纹,一面是两个陌生的上古文字,字迹中有神光内敛。
“这是当年祖师留下来的。”
摩挲着令牌上的字迹,清源真人神情复杂:“我当初只告诉你祖师来自修真界,不曾说过,他其实是修真界一方大派的内门弟子。这两个上古文字是‘太清’,祖师出身的修真大派名为太清宗。在太清宗,只有成功筑基,才会纳入宗门弟子谱,未曾筑基的炼气修士都不算真正的弟子。这枚令牌就是筑基弟子才拥有的身份牌。”
“祖师临终前曾有言,若是后辈子弟中有人成功筑基,就将此令牌交给他。”他将手中的令牌递给越殊,“上清观没有筑基后辈,旁的筑基修士上门,也交给他。”
只不过,那就得是对方上门威逼,索取祖师遗物时才会给了。绝不是如今这般,越殊不曾开口,他就主动将令牌双手奉上。
上清观祖师想得通透:他自身的来历并非完全隐秘。在这个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世界,一旦后辈子孙被强者找上门,顽抗不屈没有意义,不如交出遗物结个善缘。
清源真人想得就更明白了。
有大腿不抱是蠢货。除非天地灵机暴涨,不然上清观想出现筑基修士难如登天。与其苦等,不如直接与越殊分享祖师遗物。
……以对方的性情,若是从中受益,绝对不会亏待上清观。反正祖师遗训中早有声明,这令牌是可以拿给外来的筑基修士用的。他这样怎么不算是遵守祖师遗训呢?
越殊接过令牌,看上去冰冷的令牌入手却是一片温润,仔细打量才会发现,令牌上繁复的花纹其实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禁制。
禁制与阵法本是一家,前者微小,后者宏大。某种意义上,禁制就是微缩的阵法。
这个发现令越殊心中一动。
……难不成,前往修真界的契机就在这枚令牌上?令牌上的禁制莫非就是传送阵?
再联系太清宗筑基境界的弟子才能持有身份令牌,结合上清观祖师的遗训,这令牌大概率至少筑基境界的法力才能激活……
心念一动,越殊输入一丝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