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走出连云堡的大门,他们就被一帮孩子拦了下来。一行人的脚步不由顿住。
有腿的孩子背着没腿的孩子,有胳膊的孩子扶着没胳膊的孩子,看得见的孩子牵着看不见的孩子……他们三三两两组合,最终整整齐齐出现在越殊面前,一个不少。
此时天方蒙蒙亮,明月尚未全然隐退,朝阳已攀上山头,日月交辉的光照在一张张年幼的脸上,映得他们眼底好似在发光。
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光。
“先生,你要走了吗?”
目盲的男孩背上,失了双腿的小女孩凭借凌驾于众多同伴的高度与越殊对视,她鼓足勇气问:“我们以后要去哪里找你呢?”
“是啊,先生……”
一双双期盼的眼睛都朝越殊看来。他们不曾开口请求越殊留下,只是希冀地发问。稚嫩的童声你起我伏,奏成一支交响曲。
“等我们长大了……”
“将来该去哪里报答先生的恩情?”
迎着一双双期盼的眼睛,越殊沉默了一瞬。而后,少年道人微微一笑:“只要你们好好活下去,将来总有再见之日。”
至于回报么……他并不需要。
越殊将他曾对许多人说过的话又搬出来重复了一遍,他的神色难得带上几分认真。
“尔等之所以得救,在我一念之善。有朝一日遇上抉择,望尔等亦不失一念之善。无论将来如何,切勿践踏昔日的自己。”
言尽于此,他迤迤然下了山。
留下身后一张张冥思苦想的小脸。
高升跟着一道下了山,他好奇地问:“……这些孩子尚且年幼,能听明白吗?”
“他们长大后就明白了。”
高升默默点头,默默思索。
他心知越殊一席话不仅说与孩子们听,更是说与他这个加过冠、读过书的大人听。
下山后,一行人在第一个路口分别,高升拜谢道:“道长所言,在下铭记于心。今日受道长之惠,来日当施惠于众!”
“不错不错,孺子可教嘛。”望着高升离开的背影,向豹像模像样点头,嘿嘿笑道,“小道长,看来咱这回没救错人。”
越殊微微一笑,算是赞同他的话。
一路行来,越殊所救之人并非个个都不该死,只是生死危机关头来不及分辨人之本性。
若是救完人却发现其人死不足惜,越殊自然不会迂腐到放任自流。由他出手救活的性命,重新收回也是理所当然之举。
毕竟他虽行医,却并无医者的高尚医德。这双手能救死扶伤,也能送人直入黄泉。
下了连云岗,一行人继续南行,不知不觉已将大半个冀州甩在身后,抵达兖州边界。
此时的冀州地界上,烟尘处处,举义之人数不胜数,“玄微上师”亦声名远扬。
这面被大大小小无数义军组织高高举起来的“旗帜”,也因此传出千奇百怪的流言。
有人说那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如古圣贤一般智慧通神;有人说那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掌握着凡人不可抵御的神通;有人说那是仙师临凡,形貌千变万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受天命眷顾,涤清宇内……
而朝廷方面,传言就没有这般友好了。概括起来,无非是装神弄鬼的妖道。
诸如此类,种种传言并不曾影响到越殊的脚步,只要他不在大庭广众之下顶着道号招摇过市,不知死活挑衅朝廷,很难有人灵机一动将之与“玄微上师”联系到一起。
且不说他极具欺骗性的年龄,只说一点,谁能想到义军的精神领袖竟然不在义军之中?朝廷官军卯足了劲,未尝不是为了将各路义军首领与某位精神领袖一网打尽。
殊不知,他们一心要捞的“大鱼”,早已悠哉悠哉游离冀州,游往兖州的地盘。
此时距他离开幽州已有一年之久。
越殊眼前天地已然无限宽广。
踏足兖州之地,越殊大开眼界。本以为冀州已经够乱了,没想到兖州更上一层楼。
没有冲天的火光,没有山匪与盗贼,只有漫山遍野的流民。牵着高头大马的一行五人若非实力更强,险些就被流民给抢了。
救下几个倒在路边的人,越殊这才从他们口中知晓兖州闹了旱灾,三月不曾下雨。富裕之地还撑得住,贫瘠之地已无人烟,家家户户扶老携幼,纷纷踏上逃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