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少年道人轻声开口:“方才隐隐听闻诸位原是山下之民。然我观此山多有猛兽,又有蛇虫鼠蚁出没,绝非善地……”
“……想来诸位入山定有不得已之处,可否相告?”
他话音落下,席间微微一静。
良久,刘三叔公发出一声苦笑:“小道长既有所问,小老儿当如实相告。”
“我等之所以入山确是逼不得已。寨中原只有姓刘的,后来又多了姓张的,姓李的,姓王的……不知何时已有四百余口人。”
如此人口数量,已胜过寻常村落。但他们宁可躲在深山老林,宁可与吃人的恶虎搏斗,也不愿下山过不必担惊受怕的日子。
越殊心底隐隐有了答案。
发问之前,其实他已有所料。
“山上有豺狼虎豹,山下何尝没有?且更凶、更恶。”夜色中,老叟怅然叹道,“小道长是读书人,岂不闻‘苛政猛于虎’?”
【作者有话说】
主角其实心里挺明白的。平时话不多的人,突然讲一段话是有目的的,嗯,主要是给向豹解个围。毕竟人都被夸得无地自容,头顶要冒烟了。
另外,之前只有幽州州牧军政集于一身(一是因为边关重地,二是因为皇帝死忠),现在各州州牧都有了军权——别问皇帝为什么能这么昏庸,历史上无数昏君告诉我们,昏君是没有下限的。
最后(求生欲极强的发言),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且古今律法不同,杀害保护动物违法!请勿模仿(虽然一般人大概没有模仿的能力)!
26神医妖道26
◎人世如洪炉,一念济苍生◎
荒草丛生,好似要蔓延至天边。
白骨嶙峋,依稀间填遍了沟壑。
阵阵黑烟盘旋而起,那是食腐的乌鸦。它们从荒草深处扑簌簌飞出,在路边的沟壑前徘徊,而后呼啦啦飞向远方的天空。
暗沉的天幕之下,惟余无声的死寂。
直至马蹄声的到来将这死寂打破。
道路两旁,隐约可见田间屋舍。遍地草叶早已枯黄,打马而来的一行人路过荒芜的田地,往视线所及最近的几道人烟处而去。
路过一间又一间空置的屋舍,终于见到了人家。几人翻身下马,生得慈眉善目的王阿大当先上前,隔着篱笆与主人家交涉。
“大妹子,俺们不是什么坏人,只是远道而来路经贵地,向大妹子讨口水喝哩!”
容貌憔悴的妇人握紧手中的锄头,警惕地盯着出现在眼前的人,似乎稍有不对就会反击。而左邻右舍则第一时间紧闭房屋,丝毫没有出来查看的意思。
王阿大见状,放缓了声音又重复一遍。他轻车熟路的解释中透着习以为常的熟练。
自从下了卧虎山,这样的场面见得多了。他早已从起初的无奈到如今的见怪不怪。
听刘三叔公所言,安平郡内并不太平。
郡守吴绅横征暴敛,又好色成性。郡中上下,但凡有些姿色的女子都难逃其毒手。
自郡守吴绅以下,地方县令与乡绅地主沆瀣一气,变着花样盘剥百姓,只说种种沉重的苛捐杂税,算下来竟是幽州的三倍。
人祸之外,又有连年天灾。
所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终年劳作竟不得饱腹时,每个人只能另寻出路。
到最后,实在活不下去的百姓要么如刘家寨一般大批大批地逃亡,要么卖身为豪绅地主的奴仆,要么聚众而起、啸聚一方。
如韭菜般一茬又一茬冒出的盗匪与义军,便是安平郡守吴绅坏事做尽的“福报”。
然而,真正受苦之人从来不是他。郡守府内依旧载歌载舞,平民百姓却遭了大殃。
贼掠于前,兵掠于后。前脚被盗匪刮掉一层肉,后脚又被官军再刮一层肉。盗匪犹且不骚扰乡里,官军的搜刮却一视同仁。
因此,一行人一路行来,遍地萧条。眼前这般荒凉的村落,他们已见过不下三回。
而一路所见种种,令人不由得回想起刘三叔公之叹:“苛政猛于虎,安平难安平!”
许是被王阿大真诚的态度所打动,许是意识到眼前一行人若真心怀不轨,她纵然防备也无可奈何,许是发觉自家全部家当都抵不过人家一只马蹄……一番交涉过后,警惕的妇人终于放下锄头,敞开了漏风的院门。
神情从容的少年道人当先而入。
见了他,妇人彻底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