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样的活书馆,不说几个爵位的封号,就是几十上百个他也随时随刻就能想出来,却让阁老们来议,摆明了是等着她和家里站出来推辞的。
皇帝出手就不是一个目标,向世人展现她的贤良淑德外,他必还锁定了别的事,只她现在道行差得远,还看不出来罢了。
第二日,陈老太后同崔兰愔感慨,“那年封太子妃前,太宗安排我往天福寺祈福,祈福后,听得内侍说起天福寺的签灵验,我那会儿很是活泼外向,这样的事我怎会错过,兴冲冲去求了一签,也是大吉的签,为此我很是得意了一阵子。
如今想来,太宗当初是想看我能不能求到你这支凤签的,我那一支该是让他失望了。”
她又记起来,“还真是,当初徐太后封太子妃前,高宗也安排她往天福寺来了,该是也为着求这支签。”
崔兰愔面上没露,心里却已波澜起伏,天福寺的签真的有说法!
所以,她以为的对皇帝的那点了解,可能连表面都不算。
在复杂难名的心绪中,崔兰愔于十二日出宫回到家里,她想于出嫁前好好陪伴下家人。
二十二日时,姜氏的兄长一家也到了应城,虽住得挤了些,于这样团圆时刻,没谁会觉着不便。
半个月的时候倏忽就过了,十二月二十八,大吉之日,大郢要迎来第四任皇后了。
于皇帝位上迎娶皇后,这却是第一遭,真可称得上是空前的盛事。
待听说皇帝要出宫亲迎皇后,应城人就开始翘首以盼,二十八日天不亮,已是万人空巷,都聚集到了迎亲仪仗途径的大街上,等着看这场前所未有的迎后大礼。
第97章亲迎皇帝和皇后是什么时候好上的?
九十七章
礼部黑白忙活了大半个月,总算差不多了,还没等松口气,皇帝又出了幺蛾子,他决定出宫去亲迎皇后。
皇后尊贵,于九五至尊的皇帝面前也为卑,历朝历代就没有皇帝大婚时亲迎的。
且仪仗经过时,沿路都是围观的人,若是有人借着人群的掩护对皇帝不利,真的是防不胜防。
几位阁老和各部重臣轮番苦劝,说别的还罢了,提到遇到危险,皇帝摸出几个棋子在手里翻转着,记起他棋子在地上打出坑洞的威力,都住了嘴。
这位皇帝可不是以往能比的,别的怕来袭击刺杀的,这位不但不会怕,反而会给来袭的都给打出窟窿。
只有他伤人的份儿,任谁也难动他分毫。
何况还有暗麟卫,图谋不轨的人只要冒个头,估计就被暗麟卫劫杀了,根本也劳动不了皇帝。
只得依了皇帝的意思。
迎亲正副使选定的敬王和郑阁老,两人还跟着演练了两日,现在皇帝要亲自去迎皇后,又得重新布排。
皇帝这会儿又很好说话了,让正副使都跟着,到时随机行事就可。
古尚书一想也是,那老些仪程要走,皇帝哪肯讲那么多,还得正副使跟着才行。
忙了个通宵,宫中一切都布置就绪。
卯初,皇帝着红色十二章冕服,于延华殿明间接受文武百官的叩拜,随后率领迎亲正副使,媒人等,以及礼部的一应官员,带着全副仪仗,出奉天门、端门,往城西崔府去了。
因为东侧门摆不开仪仗,且皇后出嫁也不好走偏门,崔家两房商量后,将举行仪式的大厅设在了二房那边的正厅。
大门至正厅一路铺的红毯,大门、仪门、厅堂、以及沿路的游廊均用红绸装饰了,檐下和路边的
树木上悬挂着大红灯笼,里里外外都透着喜庆。
崔兰愔回家住后,各家女眷就开始过来送添妆礼。
姜氏和崔兰芝依着崔兰愔的意思,只收了敬王府、安王府、端王府、永嘉公主、申阁老家、古尚书家、姚家等有数的几家,别的一概都推了。
崔兰愔出宫前,徐太后、淑太妃、如太妃、婉太嫔等也都给她拿了添妆礼。
崔冕想到大房的家底儿,就算拿了半年点心铺子和酒楼的分红也远远不够置办像样的嫁妆。
太宗的曹皇后、高宗的陈皇后进宫时都是一百二十八抬的嫁妆,那会儿两人还只是太子妃,崔兰愔做为本朝第一个以皇后身份出嫁的,她的嫁妆如果太寒酸了,还不得被那些命妇们说道一辈子。
为这个,崔冕找崔晟和崔昘商量,想着倾三家之力给崔兰愔凑出一份儿能看得过眼的嫁妆来。
崔晟领了两人的好意,告诉崔兰愔的嫁妆不用家里操心,她那里都有安排。
崔冕看着崔晟愁得直叹气,“皇后娘娘没经过的,哪知道嫁妆关乎女人一辈子的颜面,陛下是男子就更不知道了,你得问分明了,是真的有齐备的嫁妆,还是没当回事?”
崔晟却道,“愔姐儿掌家这么些年,哪有她不知道的,她说的必就是妥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