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走十分钟。”她看着手机导航说。
宁玛的防晒服被收进箱子里,她也没有戴帽子,正午阳光直射在头顶,发缝都有些发烫。
宁玛一边摸着头顶,一边对应着导航路线找方向。
于是周亓谚打开车门,重新把敦煌买的那把伞撑开,遮盖住宁玛头顶的太阳。
“吃完之后回酒店休息?”周亓谚问。
宁玛摇头:“不啊,吃完去博物馆。”
旅程刚开始,宁玛还在兴头上。所及即使她开了这么久的车,但还是生机勃勃的模样。
宁玛对周亓谚介绍接下来的行程:“博物馆逛到差不多三点出来,顺路去酒店放行李,然后出发去七彩丹霞。”
今天两人都穿着短袖,撑一把伞走路的时候,胳膊难免会碰到一起。
宁玛在避嫌和遮阳之间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选择了遮阳。
张掖作为河西走廊中间的城市,水草丰茂。
城市里,行道树也是郁郁葱葱。
高大的白蜡树几乎要相接成片,枝叶层叠浓绿,掩映在市中心的小道中。
这一路遗迹多,到处都是木建筑和瓦片屋顶,是干燥古朴的北方城市的感觉。
两人拐了个弯,最后走到山西会馆对面的一家小吃店。
周亓谚抬头看招牌,叫牛肉小饭。
“还好赶上了,他们两点就关门。”宁玛庆幸。
“晚上不开吗?”周亓谚问。
“牛肉小饭是张掖这边的早饭,这家还是因为名声在外才开到这么晚的。”宁玛推门而入。
“还有牛肉小饭吗?”她问。
老板揭开不锈钢大桶看了看,说:“只能匀出一个大碗。”
宁玛转身小声问周亓谚:“介意一起分着吃吗?”
周亓谚笑:“都一起吃过这么多顿饭了,差这一顿吗?”
“我是担心你吃不饱。”宁玛说。
“城市里,饿不死。”
宁玛想想也是,于是转头点单,老板把大碗端上桌,还贴心地给了他们两只小碗。
一无所知的周亓谚倒是有些意外。
他拿着勺子凝滞:“这是……饭?”
可这明明是迷你版的面疙瘩。
宁玛从他手里接过勺子,给两人分到小碗里,解释说:“对啊,牛肉小饭不是米饭,是小面粒加牛肉汤。”
装好之后,两人默契地伸手,周亓谚拿醋,宁玛拿辣酱。
他们动作一顿,异口同声问:“你要吗?”
愣了愣,继续同时开口:“一点点。”
两人笑了出来。
加好自己的料后,他们又互相交换了一下。
于是周亓谚得到了一碗多醋少辣的,宁玛则是多辣少醋。
原本周亓谚是不会主动加辣,宁玛也是个从不吃酸的人。
但所谓熟悉与交融,就是这样的润物细无声。
西北的烈日在窗外照耀,让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熠熠生辉。千年来,这样数不尽的交融,不断地上演着。
粗犷又丰美,炙热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