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子煮上,她刚往灶里添了把火,外面便传来王桩子的声音。
“老大!老大!”
她伸着脖子往外看了眼:“来干活吧。”
王桩子手上还提了东西,乐呵呵放在桌上,不好意思挠挠头:“老大,我前几日本来想来给你拜年的,可又不敢往邓家去,就没来。”
“没事儿,又不是什么大事儿,把东西放下就来干活吧。”
“老大,我还有个事儿要跟你说。”
“啥事儿?”
王桩子不好意思笑笑:“老大,我有个堂弟,也想跟着老大干活儿。”
“啥?我这又不是啥大买卖,哪儿请得起那么多人?”
“堂弟跟我一样,没啥手艺,老大可以先不给他工钱,看他做得好不好。”
张莺思忖片刻:“行,你先叫他进来给我看看。”
“先带来给我看。”张钊喊一声。
张莺一愣:“行,那我们一块儿去。”
王桩子欢天喜地跑出院门,拽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进门:“来来,快叫人,这是张叔,这是老大。”
少年看着和王桩子一样的憨,只是胆子不如王桩子大,畏畏缩缩的,小声道:“张叔,老大。”
“过来,我问你几句话。”张钊人高马大地往那儿一站,少年吓得当即跪了地。
王桩子慌忙将他扶起,不好意思道:“老大,你别看他胆子小,他有一把子力气呢。”
“别害怕,我爹他不是坏人,他就是个打铁的,看着壮实一些。”张莺拍拍少年的肩,“你几岁了?叫啥?家住在哪儿?”
少年小心翼翼抬眼:“我叫王栓子,今年十三岁,家住在三水村。”
“家里有几口人?”
“七口,爹娘,哥哥嫂子侄子。”
王桩子笑着补充:“张叔,他家离我家不远,张叔要是不放心,可以跟我一块儿去看看。”
张钊道:“看张莺咋说。”
“行,那你先留下吧,不过我要先跟你说好,你也不会啥手艺,一开始是没有工钱的,但是管吃喝,等你干一段时日,我觉得你合格可以留下了,再给你发工钱。”
“老大,你放心,我都跟他说过了,他清楚的。”
张莺点头:“还有一件事儿,邓琼他很快就得去城里考试了,他今年要是考上了,咱们就得去县城做生意了,到时候你们也得去,包吃包住,你们看看行不行。”
“行啊,那行啊,老大去哪儿我就去哪儿!”王桩子一口应下。
张莺瞥他一眼:“你不怕那个啥工头来找你麻烦?”
王桩子的嘴角又耷拉下去:“我都忘了这事儿了,是啊,要是遇到黄工头咋办?”
“怕啥?我时不时就过去一趟,管它啥黄工头白工头的,敢来我就敢收拾他。”张钊一开口,谁都安心了,“没啥意见就去忙吧,赶紧看着锅里去,别熬糊了。”
张莺哎呀一声,赶忙往厨房里跑,王桩子叫上王栓子也往屋里跑。
梨子的清甜气味和麦芽糖的香甜气味在屋子里漫延开来,甜得人都要流口水了。
王桩子吸溜一声:“老大这是弄啥呢?”
“糖。把模具放在桌上,搬个凳子放在桌边,我要把盛出来的糖放在凳子上。”
王桩子赶忙招呼:“栓子!来收桌子!”
王栓子立即将袖子撸起来,二话不说把桌子收拾得一干二净,拿了模具来摆放整齐后,老老实实站在一旁观看。
张莺余光全瞧见了,只是这会儿在忙,没时间说闲话。
她将梨子煮出来的汁水和麦芽糖汁儿混合在一块儿,又把煮的软趴趴的梨子捞起来,用杯臼打成泥,开始往模具里放。
一小勺梨子泥,一大勺糖汁儿,天冷,一会儿就在模具里凝成形状,轻轻一按,便脱成一块块花朵星星的糖块儿。
王桩子盯着糖,咂咂嘴:“老大,咱们啥时候去城里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