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莺没听见动静了,才收回耳朵,小声道:“你娘把你大哥好一顿骂呢。”
“我听见了。”邓琼靠近一些,“娘子,一会儿我就去跟二妮说吧。”
“这么早吗?我还想,既然你大哥不闹事,那就等着过年你们家来人的时候闹呢,往常过年,你们家会来人吗?”
邓琼眼睛一亮:“娘子,你真聪明。”
张莺眨眨眼,小声问:“这样会不会不太好?”
“没有,就要这样,这样很好!”
“行!那就过年!”
“娘子,我们家过年会来人的,初一初二都会来人,初一是我爹这边的亲戚,大都是咱们村里的,后面是我娘那边的亲戚,大都住的远,有时会在我们儿这儿过夜。”
张莺皱着眉头:“那哪儿能住的下啊?”
“往年都是男的跟男的睡一屋,女的跟女的睡一屋,挤一挤就住下了,有些家里特别穷的,一大家子常年都是这样挤的。”邓琼握住她的手,“娘子,你放心,肯定不会占咱们的屋,我身体不好,他们肯定都嫌晦气。”
张莺摸摸他的脸:“别这样说,有啥晦气不晦气的?又不是传染病,你这不就渐渐好了?手上的肉都多些了。”
“那也是因为娘子天天给我做好吃的。”
“嗯,你要吃多点儿。”张莺弯了弯唇。
邓琼用脸蹭蹭她的手心:“娘子打算啥时候行动?”
“那就大年初一吧。我怕初二你们家亲戚在,他们不好意思闹,再过一夜,就什么仇都没了,那就没啥好玩儿的了。”
“行,那初一那天就我去,我让二妮去我娘屋里找。”
临近过年,老邓头也从外面回来了,王氏还在刷碗洗锅,看他回来都没啥反应,也没去找他闹,他也装作看不见,跟家里的几个娃点了头,就回屋去了。
陈氏也好些了,在院子里收拾打扫,梁上的灰,屋檐下的蜘蛛网,每一寸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张莺在院子里煮药,随口问起:“大嫂,从前过年家里要准备啥不?”
“没啥准备的,家里穷,也做不起新衣裳,最多是去买几斤白面,做点儿馒头,再买两斤肉,留着招待亲戚用。”
张莺点了点头,转头喊:“婆婆!”
王氏现在一听到她喊,就忍不住打哆嗦,磨着牙道:“又干啥?”
“拿点钱办点儿年货。”
“啥?”王氏一脸不可置信,“这天天吃好的,花了多少钱了?过年还要办年货?你以为咱们是啥大户人家啊?能像你这么吃?”
“这几天花了多少钱?合计也就两百多文,那大哥前些天都拿回来八百文呢,还有大嫂先前拿回来的,咋就不能办年货了?不过是花个两百文,拿个五十文出来扯几尺布,给两个妮儿做两个上衣。也不用做冬衣,薄的就行,做大些,罩在厚衣裳外面,开春了也能穿。”
陈氏欣喜道:“这主意好,她们长个子,做大些,以后也能穿。”
王氏骂:“好啥好?不是你出钱,你当然觉得好!”
“大哥大嫂没给家里挣钱啊?给孩子们做一身新衣裳咋了?你看看她们穿的都是啥?过年亲戚看了不嫌丢人啊?”张莺骂回去。
王氏气,但觉得说得也有道理,一甩抹布道:“行,你买,我不说啥,别问我要钱了,你爹不是回来了吗?问他要去。”
话音刚落,老邓头就从屋里出来了,手里拎了个袋子,往桌上一放,发出叮呤咣啷的响声:“这是五百文,你们拿去看着办吧。”
王氏有点儿傻眼,张莺和陈氏也有点儿懵。
“几个娃都成家了,往后是没啥花钱的地方,热闹热闹也成。”老邓头说完就走了,留下那一包钱。
张莺愣了一瞬,将那包铜钱收起来:“行,那我明儿就叫人去城里添置点儿东西回来。”
“啥人?”王氏要过来抢。
张莺已经将钱塞去袖子里了:“我爹家小工王桩子啊。”
“王桩子?你把我们家的钱给一个野男人?!”
“啥野男人?他是我爹的小工。咋?他不去谁去?家里又没车,他去还能省四文钱车费,不然你去?你出这四文钱?”张莺说一通,又补充一句,“你别想贪这个钱,我可是要一样样对的。”
王氏深吸一口气,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她也没必要抢了,但她还要找茬儿:“那你家那个王桩子就不能贪钱?”
“他要是贪了,我双倍补回来。”
没人不信这话,一时谁都不好多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