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尝。”
“啥?”邓琼尝了一口,往里看一眼,“甜甜的,沙沙的,绿色的?是绿豆吗?”
张莺笑着道:“对,绿豆煮熟了,用石磨磨了一会儿,放了蜂蜜和饴糖,好喝不?”
邓琼捧着碗,连连点头:“好喝。”
张莺笑着道:“你喝,喝完我在给你盛去。”
“不用不用,喝一碗就行了,我还抄书呢。”邓琼擦了擦嘴,将碗放远一些。
张莺将碗拿走,又坐回到他身旁,拿着墨条给他研墨:“我想了下,天热了,我也不去城里折腾了,拉着喝的去大路那边卖去,那边有庙,来来往往的人肯定不少。”
“行,你叫爹和你一块儿去。”
“那肯定的,你抄吧,我不吵你了。”张莺拿着墨条磨了一会儿,又去厨房里煮饭。
邓琼抄完一页,挽了袖子跟去厨房给她烧灶。
锅里的米饭散发出香气,张莺盛起来放去一旁,扫了锅又炒菜。
“相公,你字写得挺好的。”
“还行,还算端正,但比城里那些读书的肯定差多了。”
“你要是没有纸墨练字的话,我屋里还有一些,下回去了县城再买一些回来。”
“不用,我还有些草纸,也能拿来练字了。”邓琼笑了笑,“小时候家里不给买纸,我拿着笔沾着河里的水,在河岸的石头上练字也过来了。”
“怪不得你那只毛笔都写分叉了呢。”
“我现在写得不好,主要是从前都是自己瞎写的,也没对照人家写得好的练过。”
张莺想了想:“那咋办?给你请个师父?”
“不用,买个字帖就成。娘子,等我这本书抄完了,就拿抄书的钱去买个字帖,剩下的给娘子保管。”
“行!那你抄完咱们就去买。”张莺笑着踢踢他,“菜炒好了,盛饭去。”
他起身,盛了饭端去桌上。
吃完饭,桌子收拾干净,他拿了书本对着未落的日光继续抄写,直到天黑。
“这两日就要端午了,我得拉着东西去前面卖东西,饭就简单一点儿,你还是把饭带过去让厨子帮你热热。”张莺给他盛好饭菜,交到他手里,“钥匙拿好,回来自己开门。”
他也轻声叮嘱:“这几天天热,你和爹多带点儿水,别晒坏了。”
“知道了,快去吧,别迟了
,我们也得出发了。”张莺催促几声,看他出了门,收拾东西和老张往路上去。
庙在村子旁的岔路上,和县城不是一个方向。附近的人喜欢去庙里拜一拜,有了什么病灶,若是找不到游方郎中,或是请不起郎中,就会去庙里拜一拜,寻一碗符水喝。
几个村子都有路汇到这条路上,另一边还有另一个县城也连接着庙,是节气,又是农闲的时候,路上已经有不少人了,也有一样要去做买卖的。
有人与他们喊话:“你们卖啥呢?”
“粽子!还有绿豆水!”张莺喊一声,“你们呢?”
“也是粽子。你们在哪儿卖?咱们一会儿分开一些呗。”
“行啊。”
张莺去过庙里几回,却是头一回来这儿做生意,也没有多想什么,没想到,眨眼的功夫,方才与她搭话的人越过他们,像被啥赶了一样,飞奔朝前去了。
她不解自语:“这是干啥呢?”
张钊道:“这就是几天的生意,过了这一阵儿就没那么多人了,你们又卖一样的东西,人家肯定想早点去、早点占位置、早点卖。”
张莺抬头看一眼蓝蓝的天:“抢生意呗。”
“差不多就是这意思,要追不?”
“算了,灰这么大,跑起来要吃一嘴的灰。”
“不怕卖不出去?”
“再说嘛,先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