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钊笑着道:“是啊,这样省事多了,邓琼那小子还是挺聪明的,怪不得严夫子能看上他。”
“他脑子的确挺活络的,跟邓家人不太一样,也不知道是随了谁……不会是老邓头吧?”
“我和你娘搬来得晚,也没和他打过交道,但能拉扯一大家子,还能弄那么地在手里,肯定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有道理,不能信他。”张莺郑重点了点头,又道,“可惜村里卖肉的少,不然咱们一次多做一些,省得来回折腾。”
“你才刚开始做,旁人说不定就是吃个新鲜,摊子一下铺太大了也不好,慢慢来,有什么问题还能及时改。”
张莺将东西放好:“爹说得有道理,那就先这样,我去准备其它的食材,过两日就又能出摊了。”
晚上,洗漱的时候,张莺提起这事儿。
“我过几天又要去城里卖馒头了,你有没有什么想要的?我给你带回来。”
“娘子,我没什么想要的,你路上多注意就好。”
“你不是说想要书吗?是什么书?我去城里书铺看看有没有。”
“不用不用,就是些闲书,现在还用不上,等我考上秀才了再说吧。”
“也行,我上回算了下,刨去食材费用和花出去的,挣了有五百文了,但咱们平日都是在我爹那吃饭,也没给他算钱,他有时还帮着揉面干活,也没给他算工费。要是真咱们自己过日子,像我这样隔一段时日才去做一次生意肯定不够咱们花的。”
张莺将那五百文钱放在枕头上,趴在床上琢磨。
邓琼趴在她身旁:“所以书那些不着急买,等我考上了再说,考不上的话,买了也没用。”
她支起脑袋:“你考上秀才了想干啥?是继续读书吗?还是像严夫子一样回村里来教书?”
“我想继续读,但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个天赋。”邓琼早想过了,以他们家的这种情况,他只能继续读,读到能够离开这里为止,否则他和娘子就要像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那样了。
张莺点点头:“也行,也别管什么天赋不天赋了,想读就继续读呗,到时候不行咱们就问我爹借点儿钱呗。”
“娘子,在村里读书其实不咋花钱,村里的乡绅都出钱给夫子当报酬了,我们每年交的钱就是个书本费和纸笔费,吃喝住又都在家里。要是真考上秀才了,要继续往下读,那时候才是花钱的时候。”
张莺皱了皱眉:“那要花多少钱?”
“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城里有衙门办的书院,只有那些有钱人家才上得起,像咱们这种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读不起。”
“好,我有心理准备了,这不是还有一年的时间嘛,我多去卖几次馒头就攒够了,反正你只要考得上,肯定就能读得上,你别担心这些事儿。”
邓琼抿了抿唇,双手环抱住她:“娘子,以后下学了我跟你一块儿做馒头。”
“你不好好温习课本吗?不是明年就要考试了?”
“严夫子跟我说,以我现在的水平考上秀才肯定没问题,可再往后就难了,他只能教我这些,要想学好,只能去寻更好的老师,但家里现在就这情况,也没办法去别的地方,再说名师也不一定愿意教我,只能看能不能考上秀才去城里的书院了。”
“没事儿,你好好巩固,打好基础,先过了这关再说,往后的事往后再说。”
邓琼将她抱紧了些,靠在她的肩上,道:“娘子,我也能抄抄书挣钱换纸笔,我先前给书铺里抄过书,铺子的掌柜说我的字可以。可一来那些活儿都是夫子介绍给我的,咱们没有这个人脉,二来去城里也麻烦。”
“原来是这样。行,你要是有空的话,我来想办法,我去问问城里的铺子,看看他们有没有需要。”
“要是能找到,我就去爹那里抄,要不被我娘看见,肯定要把我的钱收走的。”
“行!没问题!”张莺轻轻推开他,将露了一点小缝隙大的窗子关上,“有点儿冷了。”
邓琼跟上,又抱住她:“娘子,我没你能干,但我也会努力挣钱攒钱的。”
她笑了笑,拍拍他的背:“我知道,我相信你,我自己挑的人,不会错的。”
邓琼笑着松开手,将被子给她盖上:“夜里凉,娘子盖好被子。”
“嗯,你也盖好。”她也给他的被子整理好。
邓琼握住她的手,歪着脑袋,和她头抵着头。
天热了,似乎一下就到了夏日,早晨那会儿坐在牛车上还不觉着,午时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背就烫得厉害了。
张莺卖完一轮馒头回来,跟老张盘腿坐在摊位前,热上自个儿从家里带来的饭。
“天热了,馒头放不住,肯定也没那么好卖了,咱们得卖点儿别的。”
“卖啥?”张钊问她。
“我还没想好,但肯定
是要卖冰冰凉凉的东西,等我回去想想。”饭热好了,她就端着碗,坐在地上吃,“爹,咱们一会儿再去一趟书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