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问,“那我们的房子要改造吗?”
“那就要看你们的想法了。”于霜接了话,“可以委托给我们公司统一改造、统一出租,这样省事,但收入要分成。如果不嫌麻烦,你们也可以自己收拾。”
众人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当然也有人另辟蹊径,那边正给灶台添柴的大姨就问了,“姑娘,到时候人来了吃饭怎么安排?你们要不要人煮饭?”
不是她吹,村子里哪家有个婚丧嫁娶,都是请她去煮饭的,那也是几十年的老经验了。
炒菜的厨子一听,顿时也来了劲。
煮饭谁都会煮,实在不行就上电器,炒菜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村子里的宴席,那是从杀猪备菜,凉热荤素,蒸煮烹炸全都一把抓的,就是客人天天都想吃大席,那也是手拿把掐。
说实话,这种程度的细节,她们还真没考虑过,毕竟项目都才刚开启,距离接待游客的时候还远着呢。但是村民们先商量出了解决方案,于霜觉得也不是坏事,就道,“这个还没有决定,不过你们的方案也不错,我回头报给洛总……”
有人眼尖,看到了刚好从下面走上来的洛如冰,“那不就是洛总吗?”
众人立刻迸发出了比昨晚更强烈的热情,“洛总回来了!”
昨晚只是招待宋青云的客人,现在么,这就是他们以后的衣食父母了呀!
见众人热情地迎上来,江寒雨立刻收回了跟洛如冰牵着的手,默默朝旁边退远了一些。
洛如冰有些幽怨地转头看了她一眼,但被簇拥到了人群中心,也只能先顾正事,想了想,就说,“这个到时候看情况,也许单独开个食堂,也许直接把游客的伙食承包到户,总之大家放心,要请人干活的话,肯定是在咱们村里挑。”
一句话说得大家的心都热了起来。
村里的日子,别人看着羡慕,觉得悠闲宁静,其实是很辛苦的。
苦大家倒不怕,反正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值得骄傲的。而且有地,就有底气、有退路,所以很多村里人其实也不愿意进城。
但现实的困难也摆在那里,光是靠种地,养活一家人没问题,更多的就没有了。
村子里这些新建的楼房,也没有哪一家是靠种地盖起来的。
其实这些年来,国家很重视乡村发展,政府也想了不少办法,种果树、搞养殖,甚至培训各种技能……只能说是有点效果,但不多。
现在要开发旅游项目,虽然不知道他们这个普通村子有什么好游的,但大家还是对它寄予厚望。
振兴虽然做了非常细致的企划书,这几天又跟政府方面沟通了很多细节,但是在对这个村子的了解上,在想要将这个项目做好的心态上,谁都比不上这些村民。
洛如冰诚恳地邀请大家一起来给这个项目提意见,但凡能想到的,不管有没有用,都先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村民们见状,也积极投入其中,还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交通问题,宋家湾距离城里这么近,按理说出行应该不算太难,但实际上就是,附近陆续开通的公交线路都不经过村里,如果家里没有车,或者会开车的年轻人不在家里,就只能步行到附近的村子去搭车。
同理,快递也只能送到有公交车的村子里,得自己去拿。
如此这般,一顿饭吃下来,不管是振兴这边的员工,还是村里的人,都对这个项目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认知。
比如村民们就发现,除了自然山水和风土人情之外,之前在政府指导下种的那些东西,什么杨梅、核桃、黄桃、李子、刺梨甚至是各种药材……之前虽然没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多的改善,但现在似乎都可以做成村子的特色,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
而振兴这边,了解得越多,对项目的定位和之后的宣传方案就越清晰。
两边的人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地熟悉、亲热起来,再没了之前的生疏客气。
于是等吃完饭,大家各自散去之前,都十分热情地邀请考察小组在村子里多留几天,参加即将到来的六月会——今年刚好轮到宋家湾主办。
……
考察小组所有成员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都觉得可以再留两天。
“虽然项目才刚启动,但我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宣传机会。”于霜说,“民族风情本来就是我们省旅游业的主要卖点之一,这种盛大的聚会,正好遇上了,当然要拍下来。”
“是啊,而且我们今天只在村子里转了转,看了那些老房子,附近的风景都还没看呢。”祝心眉也说,“我听老乡讲了,附近有一片茶山,还有一个地下溶洞,村里的这条小溪就是从那边流出来的,里面可以抓鱼!另外还有一个水库,就是有点远,快到另一个村子了,刚才还有人邀请我去他家地里摘桃子、李子呢,我还听说现在正好是捡菌子的季节,就是这几天都没下雨……”
很显然,这家伙尽惦记着玩了。
但是从游客的角度来说,这些确实都是值得体验的,她们之后做项目、做宣传,肯定也是围绕这些内容来。
来都来了……
最后所有人一致同意,留下来参加六月会,再趁这几天把村子彻底逛一遍。
当然了,说是“留下”,其实这点距离,每天开车往返也没问题。所以于霜决定,把搞宣传的员工也拉过来,带上设备,顺便把能拍的素材都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