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背起药箱,从人流后挤出来,走了进去。
这一举动,在场百姓便看出来她是位女大夫。
“娘子,你可千万当心啊,劝不动就出来!”
姜芾每一步都踩在水里,没走几步衣摆就湿透了。
她推开那扇被浸腐严重的木门,一丝光照在窗前瘦弱女子的背脊上。
妙芸头发蓬乱,骨瘦如柴,一双眼睛已经凹陷在眼窝里。可见是疯癫许久,家中又无人照料,便这样过一日是一日。
她听到动响,灰暗的瞳孔中像是聚起一道光亮,嘴角抽了抽,溢出明媚的笑:“阿郎、阿郎你回来了,你回来了,蓉儿都三岁了,你看……”
怀中的孩子已是连呜咽都不会了。
姜芾心揪成一团,试探着伸出手:“妙芸,妙芸,我们先出去好吗?蓉儿需要看病,我们先出去。”
涌来涌去的水漫过脚踝,她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外面刮起大风,这房子怕是撑不住了。
妙芸神思恍惚,突然激动后退:“不出去!我不出去,你们不要拆我家的房子,不要拆我家的房子,不要拆、不要拆……”
“不拆,我们先出去给孩子看病,不拆你的房子。”姜芾收回手,只能先安抚她的情绪,尽量先哄诱她出去。
“不要拆、不要拆……”妙芸不断摇头,几颗泪珠滚落,“是我、我上山砍柴、喂猪放牛、种地卖菜、绣花缝布换来的钱,盖的这栋房子,换来的路费让阿郎去长安,他为什么不回来了,为什么不回来了?”
她脑海闪过一幕幕回忆。
她天不亮便上山砍柴捆了去卖,去山上采野果子摔伤了腿,酷暑天摘菜晕倒在菜地里,晚上绣花扎地满手都是血……
可只要阿郎说一句心疼她,会永远和她在一起,她便能将苦汁子当做蜜糖咽下去。
那年她挺着大肚,将家里所有银子都拿给他当盘缠上京,他对她说等来日高中,就接她与孩子去长安。
她日日等,夜夜等,都等了四年了。
四年啊。
姜芾听着她的喃喃哭诉,眼眶当即便涩了几分。
眼前的女子,面容清瘦,分明还很年轻,还有漫长的一生。
可她却将自己锁在这方小天地间,为了等一句随口的承诺,等一个不在乎她的人,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赔了进去。
“妙芸。”
她接连唤了她几声。
望着她逐渐清明的眼神,她便知她能听懂。
“妙芸,他不回来就不回来了!”
“你为他搭上四年,他不闻不问,他为他付出一生,他也不会回头。甚至你今日为他赔上性命,他却在别处安逸享乐,花天酒地,你就甘心如此吗?他根本就配不上你。他负了你,是他的错,你不该再把命也折给他,不值得。”
“你这么年轻,你还有孩子,你会渐渐好起来,孩子也会慢慢长大,你根本就不需要等他回心转意,不要把你的一生托付在旁人身上。”
“走出这里,我们拿抚恤银去买一间新房,带着孩子住进去,好好过日子。”
妙芸埋下头,背脊耸动,不知是哭还是在笑。
泪水滴在孩子脸上,那孩子蓦然洪亮低呜。
姜芾知道不能再等了,“妙芸,我是大夫,你把孩子给我,我先给她看看,她快不行了。”
妙芸奇迹般松了手,姜芾觊到空子,伸手稳稳抱来。她观孩子面色,便知是一连烧了好几日,如今甚是严重了。
“我们出去吧,妙芸,这里不能再待了。”
妙芸痴症多年,忽好忽坏,转眼又认不清眼前的人,见自己的孩子在陌生人手上,发了疯般便要去抢。
“我的孩子,别伤害我的孩子!”
姜芾伸手探了探包裹孩子湿濡的旧衣,孩子的身体都逐渐冷下来了,情形刻不容缓,她自然再不允妙芸来强行抢。
她抱着孩子往外走,想顺带把妙芸也引出去。
只要这母女俩出去了便好办了。
她小跑到门前,一根柱础终于抵不住积水侵蚀,蓦地断裂开来,地基一松,两根房梁失去支持,结实地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