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要不然这冬天可不好熬!”两人是双职工,自然也有煤票,但买回来的煤也不只他们用,还要给老家一些,这样算一算,也不够用。这还是白天,他们不在家里的结果了。虽说下雪很冷,但两人以及村民更高兴于这鹅毛大雪,瑞雪兆丰年,是个好兆头啊!
这边周宇和穆熙在商量过冬煤炭的事情,而另一边的周芳和梁满仓也终于收到了周宇之前寄出去的包裹。
“爸妈,这是老家寄来的包裹,我在路上碰到了邮递员,见上面写了你俩的名字,我就顺路给背回来了。”大儿子建华穿着老棉袄,踏着风雪回家,肩上背了个大袋子。
“包裹?可能就是小宇寄过来的?要不然也没旁人给咱寄。你说他也真是,之前帮了忙,咱给寄点特产回去,是感谢,可没想他再寄东西回来……”周芳唠唠叨叨的,一边说,一边用剪子划开了袋子,里面的东西瞬间就跑了出来。
十斤煎饼,玉米面和红薯面的,凉了以后,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保存很久。一罐猪油,五斤棉花,寄了两件毛衣,都是后世那种宽松版的,凑一凑,就还能凑一件出来,针线盒,维生素,甘草片,手套,毛线,鞋子等等,都是生活中会用到的东西。
同时随着包裹来的,还有二百块钱和五十斤全国粮票,包括赵秀寄回去的那些粮票,周宇想让周芳和梁满仓给买点本地特产,像那个人参,虎骨酒,皮子,鹿茸啥的,有什么买什么,时间上也不用急,什么时候买到,什么时候再寄就行。
“他爸,你看这……”虽然看袋子,就知道东西不少,但等一样样拆出来以后,那真是琳琅满目的,本来觉得寄包裹是还人情,没想到这下子反倒觉得欠的更多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一章,明天尽量多更,把剩下的补上!
68
第68章
◎娶亲◎
“哎,以后咱有啥好东西都给寄点去,就算不是贵重东西,也是咱的心意。另外,他要的那些东西,我去找人慢慢淘换。”虽说自己不愿意欠人情,但人家孩子都做到这份上了,难道还要给他退回去?
听到梁满仓这么说,周芳便把东西都收拾了一下,分门别类的放好,晚上,等孩子都睡下,她还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最终在梁满仓的一再催促下,周芳才把心事说了出来。
“他爹,建华谈的那对象,我看着也不错,你觉得呢?”建华都来了四年了,年纪也大了,好容易才谈了个本地的对象,这几个月来,周芳在一旁看着,两个孩子相处的不错,那女孩子慧芳也把建华放在心上,她来之前,都是人家给缝缝补补,有点好吃的也会给端过来。当然了,建华也会上门给女方家干干活啥的,慢慢的就都有了默契。
但就是一点,慧芳还有个弟弟,由于之前生过病,身体不太好,因此一些重体力活也干不了,挺难找媳妇。好容易找着一位身强力壮的,也不嫌弃他干不了重活的姑娘,可那家要的彩礼又特别高。
人家也明说了,嫁过去就是吃苦受累的命,以后只怕也管不了娘家,彩礼自然得多要点,给了高彩礼,以后就成了慧芳家里的人了,可以不回娘家,也不用她给养老,就一点,要见着钱。原先要两百五十块的,这附近就没有过这么高的彩礼,慧芳家也拿不出来,后来经过中间人说和,才慢慢降到一百八十块,就再也降不下来了。
慧芳家里只有她和爸爸在农场干活,领工资,她妈妈和弟弟就是村里的农民,除却吃喝拉撒,人情往来等,真剩不下多少钱。尤其是弟弟前两年经常感冒发烧,这又是一笔支出,也就是今年,看着慢慢见好了,她们家自己存的,再加上借点亲朋好友的,最多最多也就能拿出一百块钱,这还得她们以后都要节衣缩食的结果。
而建华这边呢,刚来到这里的时的补贴不算高,等后来涨了一些的时候,他又开始往家里寄钱,因此存下来的钱真心不多。家里那两年遭灾的时候,周芳也拿建华寄过来的钱买过粮食,花了不少,要不然就撑不到来这里了。
其次,周芳和梁满仓这次过来,倒是带了基本的锅碗瓢盆,但像是家里的那些大件肯定没法带过来,但生活嘛,这些总要置办,连支援的粮食啥的,也都要还的。总而言之,因为种种原因,家里只能拿出六十块钱,这还是将建华那边的钱一起算上的结果。
因此就算大家心里清楚该给建华和慧芳操办婚事,但因为家里还是比较拮据,所以暂时也没说这话。在了解到慧芳家里的具体情况后,周芳和梁满仓也会着急,但急也没用,没有这个实力和底气啊,只是看着今天周宇寄来的包裹和钱票,周芳心里有了一些打算。
“你是想先挪用周宇寄来的钱和票?”两人过了几十年了,对于周芳心里的想法,梁满仓多少都能知道点。
“是,咱们建华这边先不急,但慧芳她弟弟那边急啊!我听说他们找的那个女方家里已经放出风声,又有别家相中了那闺女,人家直说,谁能给的起彩礼,就把闺女嫁给谁。
说实话,慧芳她弟弟找个合适的对象不容易,要是错过了这个闺女,以后再找可不知道啥时候了。这些日子,我也看出来了,慧芳不安排好她弟弟,不给她家里攒够钱,她够呛能答应和建华结果的。可那闺女利利索索,大大方方的,不仅对建华好,对咱们家里人都不错,要是错过,实在可惜。
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先挪用一些钱票,直接当成彩礼给慧芳家里,那他们家用这些钱给她弟弟把媳妇娶回来,这样她就算跟建华结果,家里也有人照顾,也能放心了,要不然老是这么着也不是个事儿啊……”
周芳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她只是暂借,也不是想要占为己有,以后家里人一起还,总能还上的,就是时间长了点,可周宇也说不用在意时间,啥时候有啥时候再给,这就给了周芳活动的时间,这才有了现在的注意。重要的是,现在有急用,要不然她也不能打这些钱票的主意。
“哎,儿女都是债啊,等明天把建华叫来问问,看看慧芳家里的事情到底怎么样了?要是事情紧急,咱就先这么办。等到时候,给周宇写封信,说明情况,到时候哪怕咱多淘点东西当利息呢,心里也能好受点…”梁满仓想着上次还没还的粮票,以及这次即将要背上的担子,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他不想欠人情,但现实却逼得他不得不如此。
周芳同意了梁满仓的意见,夫妻两人达成了一致。等第二天一问建华,才知道另外人家已经在借钱筹备彩礼了,只等筹完钱就上门提亲。那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周芳和梁满仓也没啥可选的,直接从周宇寄来的钱里抽出了一百块,再加上他们的五十块,当做彩礼给慧芳,让她拿给家里,给她弟弟娶媳妇用。
夫妻俩把想法跟建华说了,让他跟慧芳也说说,看看她的意见,只是这一百块钱,等她嫁过来以后,也要帮着一起还,更不能再要额外的钱了,就这些,已经是这附近最高彩礼钱了。要不是实在喜欢这姑娘,看她对儿子上心,周芳和梁满仓两个人也舍不得拿出这么一大笔钱。这幸亏是剩下的两个孩子还小,暂时用不到大笔的花费,要不然这负担是够重的。
建华听完以后,就去了慧芳家里,也没瞒着,直接说了周芳和梁满仓的意见,就看他们怎么抉择。其实,慧芳爸妈本意是想让慧芳早点定下来的,但慧芳不同意,觉得家里负担太重,要是她再走了,真的挺难过的。尤其是弟弟的婚事近在眼前,但又看得见却够不着,她也是急在心里。如今听了建华的想法以后,慧芳自然是没有犹豫,不管怎么说,得先把弟弟的终身大事解决掉,她才能放心离开。
至于还钱的事儿,她倒是没怎么放在心里,要是嫁过去,还钱也是应该的,慧芳知道这彩礼钱有多高,其实,要是建华家里不地道,完全可以摆脱慧芳,再另外找个姑娘,还不用这么多钱,可偏偏人家上门了!
既然慧芳同意,当爹妈的自然也不会多说啥,下午,慧芳也跟着建华回家,见了周芳和梁满仓,约定好*等她弟弟结婚后,她就随后嫁过来,也不要其它的东西了。只不过慧芳开玩笑的说,虽然出了这么高的彩礼,她结婚以后还是会回娘家看看的,可不会不顾娘家人了。
对于这一点,周芳两人让慧芳大可放心,她们可不会限制她回娘家。相反,借助慧芳他们这家本地人的关系网,他们才能在这边扎根呢,但不管怎么说,双方都要了想要的答案。
既然慧芳这么爽快,周芳和梁满仓所幸就跟她约定明天就拿着钱去她家里,然后去那家人里把彩礼钱给了,尽快的把人给接回来。第二天,随同一起去的还有那个在中间说情的媒人,有些事情,人家比较清楚。要有了矛盾啥的,也能给居中调解。
“爸,你确定你要全部收下这笔钱吗?以后我可真不回来了!你要是收下一百,叫我拿着剩下的走,我就还认你这个爸,要不然以后我就是人家家里的人了,怕是难回来……”给慧芳弟弟说的对象见张爱弟,人长得有点精瘦,但干活是一把好手。眼看着自己家爹要把全部的钱收走,她主动出声道。
“我不需要你养老,我有你弟弟养老就行了。嫁出去的闺女就是泼出去的水,当然是人家家里的人了。我养了你这么多年,好容易给家里做点贡献,我当然得把钱全部收着……”
张父的一席话彻底打碎了张爱弟的期盼,眼睁睁看着父亲在那张协议文书上按了手指印,顺利拿到了那一百八十块钱,以后她张爱弟跟这个家里再无瓜葛。
张家做的也是够绝,拿到了钱以后,就把慧芳家里一行人以及张爱弟都赶走了,连口热水都没喝上。相比于那高昂的彩礼,张爱弟却没有任何的嫁妆,就这么一个人孤零零的跟着慧芳她们走了,身上穿着的老棉袄,到处都是破洞,补了又补,看着也不挡风,穿的鞋子,也都是这样。
见张爱弟这样,慧芳便拿出了自己的棉袄以及棉鞋给她换上,要不然这一路上得多冻的慌。这都是媒婆提醒她的,说是那家人怕是不会给她家女儿准备什么。慧芳却真的没想到,会是这样一副场景,这哪是嫁女儿!想起自己在家里的待遇,慧芳顿时觉得自己像掉掉进福窝窝里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