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大家都在此,苏北光跟大家说了,想要收购他们昨日捡到的山货的意愿。
价格自然不会太高,像板栗只能一文七八一斤,还得颗粒大的,颗粒次的再降一档。
不少人也去镇上卖过板栗,有的一听到这个价格,脸就皱起来了:“人家镇上卖三文一斤,你才一文七就想买我们的,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苏北光笑道:“婶婶我是收来卖,到时候卖不出去亏的也是我的钱。咱们都知道那个米,镇上卖三文钱一斤,但咱们卖给镇上是不是只有一文一二出头?”
不光只有一文一二出头,还得是好米,糙米还不要。
大婶一张脸立刻垮了下来。
苏北光又笑道:“我收来卖,也省得你们奔波一天不是,而且卖一天也不一定能全部卖完不是?”
他整个时候都是笑着的,苏月光想想自己,可真笑不出来。
那个挑刺挺多的大婶虽然唧唧歪歪的嫌弃便宜,但还是将昨天捡到的山货搬过来了。
昨日过来之前,苏北光跟三弟就到镇上走了一趟,基本货价都晓得了。
他们有用纸笔记了下来。
村与村不同,水河村基本每个小孩都去念书。
大山村就少了。
见他们写字,一个个都凑上去好奇地看:“哇,你们哥俩都识字!”
苏北光谦虚道:“略懂几个字。”
哪里是略懂,有人上来报名字,他都能一一填上去。
在水河村有这么一个故事,那是战乱年间,有个亲戚发达了,回乡下想要帮衬穷亲戚,只要识字就行,结果穷亲戚不识字啊,生生错过了脱离苦海的机会,家里妻儿老小饿的饿死的死。
从那之后,家家户户咬着牙送勒紧裤腰带,穷得吃土,也要送子女去识几个字。
三弟抱着算盘在旁边算数,会算,但算得慢。
已经叫好多人羡慕了。
板栗这个东西比较好卖,收得贵一点,蘑菇折价就严重了,便宜一大半,只剩三成。
大家反而没意见,还乐呵呵的,只觉得捡到宝,有些卖得比板栗还贵,更叫他们开心。
苏北光匆匆收了一轮,带着三弟下山看砖去了。
主要是大江叔看,他们几个小子懂什么,就是在旁边学两招。
砖买好付钱,他们自己请车来运。
青砖进村这一条路可以用牛车搬,上山这一段路要么用驴,要么用板车推,要么就是人工担上去。
挺远的。
沈飞白跟大江叔各运一车回去,苏北光苏北光先将货运回家,到镇上买了锅再运过来。
等苏北光走后,苏月光都收拾好要跟夫君上山了,还有人跑来卖山货。
苏月光好笑,心想苏北光跑这么快,估计是怕收多了卖不出门。
苏月光又到旁边芳姐家,叫帮忙看一下家,喂一下小猫咪,这就带着狗子一起跟大家一块出发。
大家带着米粮锅碗瓢盘,扛锄头拿铁铲,遇到坑洼的路随便修一修,能推车上来还是推车好,推到半路停都好,不然一路担砖上去,又费胳膊又费腿,接近两个时辰,人还能要不了。
来到目的地,已经晌午了,光是走这一段路,大家肚子饿咕咕叫。
分工合作有人埋锅做饭,有人伐木驱虫。
一群人里也有几个大婶,苏月光跟着大婶们一起做饭,没多远的地方就有一条山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
水波荡动,几尾鱼迅速甩尾而去。
一条条都挺大,苏月光禁不住欢喜,这地方可真是个风水宝地,鱼都能养到这么大。
到时跟夫君搬到这里来,可真是吃喝不愁。
回去可得跟夫君说,把围墙往外扩一扩,在里面围一个菜地,多种些瓜果。
山洞门口那一块地好肥沃,要是能种水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