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用。”
“具体的数额。”
“四十多万。”
陈则惯会扯谎,脸不红心不跳,张口就来,讲得跟真的一样。
无从辨别其中的真假,贺云西应道:“是差不多够用了。”
“你呢,庆成那边搞定了?”
“早定下来了。”
去庆成贺云西没对陈则提过,两人在这方面基本零沟通,是二爷相互传话,究竟提前过去做了哪些,大体的缘由,贺云西不先讲,陈则便三言两语翻篇,更多的,是有意无意提到李山江,问贺云西和这人怎么认识。
据二爷转达,那个叫李山江的很有势力,出生优渥,家庭相当富裕,本身就是留学回来的高材生,十几年前在家里的支持下搞互联网创业成功,一跃跻身成为山和集团的大股东之一。
贺云西六年前比陈则好不到哪儿去,穷学生没门路,能和李山江搭上关系,甚至至今挺受李山江重视,能在对面说上话,可见份量不轻,非同一般。
“你和他,很熟?”
“还行,算可以。”
陈则挑眉:“能帮这么大的忙,已经超过‘可以’的范畴。”
贺云西坦白:“我给他做过几年事。”
陈则疑惑:“在他手底下工作?”
“……算是。”
“怎么个算法。”
贺云西不隐瞒,也用不着,不介意全讲了。
当初贺云西不学好,无所事事当混子,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回乡祭祖的李山江看中,发现他有拳击方面的天赋,便想办法将贺云西找了过去。
李山江是拳击重度爱好者,名下有两家拳击俱乐部,都在国外,贺云西基本上读大学开始就被他招进俱乐部训练,后来又到外边为之打了数场比赛,成绩都相当亮眼,因而非常为李山江赏识。
拳击……
陈则偏头瞥了下:“正规比赛,还是哪样的?”
贺云西模棱两可:“俱乐部比较正规。”
顿了顿,陈则明了,到此打住。
“李恒是他亲弟?”
“同母异父。”贺云西解释,“都跟后面那个,李恒他亲爸姓。”
那看来李恒他亲爸挺能耐,多半更厉害,不然这个小少爷不会过得那么自在。
“哪一方祖籍是北河的?”
“李山江。”
感情那次到夏县广安村,是李恒替他大哥去乡里祭拜先人,贺云西所谓的找老友,其实主要是过去给李山江办事,而不是冲着到代工厂进购汽配零件。
这就说得通了,他们的汽修厂压根不用广安村代工厂的货,难怪贺云西那次空手而归,连合同也没见得他找谁谈,离开了将近三天。
有一句没一句地唠嗑,越偏越远,后半程贺云西闭目养神,躺着休息。
开车先到二爷家,远在庆成市的贺女士给好多人都准备了礼品,二爷、张师他们都有,贺云西一下车就挨家送。
陈则晌午到五金店,无家可归的大邹终于肯来了,一个中等身高的瘦子,因长期宅家不见太阳还缺乏运动,长得面黄肌瘦像猴儿,竹竿身材风一吹就能倒,一看就不是干苦力的料。
不晓得邹叔他们咋想的,不是不能为其找个闲职,逼着他来干这个,得,又是一个没用的拖油瓶。
陈则刚到,赶上午饭,大邹还是明白自己的定位,秉承“尊师重道”的良好品德,这小子买盒饭还不忘带一份有肉的给陈则。
大邹沉浸在被赶出家门的悲伤中,俩眼睛肿成缝,多大的人了,还哭,垂头丧气的,难过到随时都能折过去。
陈则心硬,不会因为吃了他的饭就因此动容,既然人来了,那就依照答应过的办。
然而现实情况比预想的更糟糕,大邹废物扶不上墙,别说快速上手了,他书读到牛屁股里,一毕业就把知识全部还给老师,竟然连地线都分不清,一问三不知就算了,拧螺丝刀都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