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饭桌上便平静了。
甚至这一个晚上,张灯都静静的,刷了碗,洗漱完,就抱着猫说了晚安。
卫原野开始觉得,张灯像是一款很敏锐的节能机器人,遇到灾难模式的时候,会自动产生节能模式。
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把孩子养成这样?卫原野其实不大理解张灯对原生家庭的恐惧,在他看来,如果相处得很辛苦,完全没有必要再相处。
但通过这两天的相处卫原野也能在张灯的身上找到答案,张灯是倾向于东西用坏了去修,而不是去换的那种人。他有很严重的恋物情结,对过往难以抛弃,尽管他们已经成为张灯身上的一处毒瘤。
张灯就是那种会张开手拥抱痛苦的人,他坚信自己坚强,努力的话,就会度过难关。
这和卫原野的人生观完全背道而驰。
人是环境的答案,张灯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这二十六年来人生对他施加的暗示,是他周围人希望他变成的这样。
卫原野想到这里,在黑暗里很不明显地笑了一下。
那就来试试看,他想,试试张灯到底会听谁的,会变成什么样子。
第二天天气难得温和。
经过了几天的降温,本来气温已经进入了零下,张灯把家里所有的厚衣服都准备出来,自己也早早地穿上了薄棉裤,但是看着今天外头的天,又有点犯难了。
他准备得太早了,卫原野买完早饭回来的时候,就看到张灯已经站在镜子前了,等卫原野吃完自己那份早饭,张灯还在纠结自己穿什么。
其实张灯的衣服也不多,来回搭几次已经把所有可能都试穿完了,只是他总觉得不大满意。
卫原野看到他把棉裤脱了,穿着单裤再试衣服,然后转过来问卫原野:“这样行吗?”
卫原野:“外头零下两度。”
张灯有些沮丧,他道:“我胖了。”
卫原野走过来,也看了眼镜子里的张灯,张灯的腿保守估计还没有他胳膊粗。
张灯这话说完,觉得卫原野可能会生气,不过卫原野却转身看着床上的衣服,拿起昨天新买那件,又挑了条薄一点的秋裤,一条深色的牛仔裤,说道:“这套试试吧。”
张灯显然给点阳光就灿烂,他道:“这就行吗?”
卫原野说:“要去走红毯吗?”
张灯按照他说的试了一下,其实效果还好,但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卫原野没怪他大惊小怪地试衣服,把其他衣服叠好了,他道:“你不满意可以再去买两件。”
但这和张灯的消费观不符,他拒绝了:“我已经有很多衣服了。”
一种恋物情结的典型表现。
卫原野打量着看了一眼他,说道:“这身很好。”
上宽下窄的标准穿搭,张灯头小,身材单薄,其实穿什么都是好看的。
这时候卫原野还以为只不过是他太紧张了,才看什么都不满意。
卫原野今天也穿了昨天的新衣服,两个人走在一起,显得有些招摇撞市。
现在就连真的情侣都没有穿情侣装出门的了。
不过张灯很快又给这件事安上了合理的理由:卫原野本来就是个边界感不大强的男人。他对别人的眼光不敏感,对相处的界限也不明晰。这种和刚认识了三天的人穿着像情侣装一样的衣服出门的事情,在看他来如吃饭一样正常——不过就是件衣服而已。
其实更像是一种绝对的自信,对什么都无所谓,才能什么都不在乎。
张灯有些羡慕卫原野的这种心态了。
张灯的家在城市的另一边,他找工作的时候出于私心,特意选了离家很远的单位,工作三年,所有同事都以为他是外地人,其实张灯的家,坐地铁就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