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医生没想到她能为她做到这个地步,眼底不由露出感激的笑来,紧紧抓着许明月的手,又哽咽地落下来:“小许书记,谢谢你,谢谢你……”
其实去年过年时,她就已经在担忧她的亲人,可她什么都没说。
她怕,她怕在她不知道地方,她在这世上仅剩的亲人,也悄默无声的没了。
之后的时间,许家一直喜气洋洋的,许凤莲生了头胎,多年不孕的许明月也怀孕了,许凤发年初六也要成婚了。
好像喜事一下子全都聚集在了许家,老太太整天红光满面的,要不是现在每家每户都限制养两只鸡、四只鸭,她都恨不能多养些鸡,给她大姑娘补身体。
就如同许明月担心自己这个‘大龄’的身体一样,许家每个人都在担心许明月这个‘大龄’的身体,生怕她这个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来的孩子没了,所有人见到孟福生和许明月两人,都是让许明月好好休息,什么事都不要操心,有事情就让阿锦和孟福生去做。
见到阿锦,就是对阿锦一顿教育:“你现在是个大姑娘了,你阿妈结婚多年,好不容易有个娃儿,你可要好好照顾你阿妈,你要懂事了!”
见到孟福生,就是:“你也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终于熬过来了,夫妻夫妻,还是要有个娃才能长久,现在她终于开怀了,家里的事你要多担待,可千万不能让她累了,知道不?”
村里很多人,其实拿孟福生是嫁到他们大队的女婿看的,总觉得孟福生和许明月两人之间没个孩子,不安稳。
就连得知消息的许金虎,都在年三十那天赶回来过年,笑着对许明月拍胸脯保证道:“你就放心把孩子养好,公社和蒲河口那边有我!”
都觉得她这个孩子来之不易。
在越来越多人的关心中,许明月原本对于怀孕的害怕也一点一点的消散,从刚开始的担忧,到一日一日的,脸上笑容也越来越多,对这个孩子的到来也越来越期待起来。
其实对于这个孩子的到来,最高兴的,莫过于孟福生。
这么多年,她都一直坚持避孕,他以为她是不想要她和他的孩子的,对于这个孩子的意外到来,就好似让一直脚踩在云端无法落地的他,倏然的落到地上,让他与她之间多了更深的羁绊。
可他最在意的还是她的想法和感受,怕她不愿意生这个孩子。
只有孟福生,在夜晚她醒来时平静的沉默中,还是能感受到她的不安和害怕。
第306章 第306章幸运的是,这一世的孟……
幸运的是,这一世的孟福生是个很贴心的人。
可能是将她的不安与害怕都看在了眼里,日常孟福生承担了家中更多的杂事,不需要她操一点心。
阿锦大约也是长大了,她本身就是个很贴心的小姑娘,知道妈妈怀孕,身体状态不好,主动化身为贴心小棉袄,恨不能一日三顿的问候,生怕妈妈哪里不舒服,连带着还不大懂事的小雨都跟着一起对她嘘寒问暖,看到她站着,就会立即搬来竹椅让她做,看她手里拿着东西,就会立即贴心的帮着拿,不让她操心一点。
很多人说,没怀孕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枕边人是人是鬼,这话是一点没错的。
也是怀孕之后身边人对她的照顾,让她一日一日的放松下来,脸上的笑容也增多了,孟福生明显的察觉到了她情绪上的变化,到了晚间,会轻抚着她的背,问她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洗脚后,会帮她按按脚和腿,尽量让她感到舒适。
察觉到他的贴心,许明月也放松了自己的神经,尽力的照顾好自己。
往年的年夜饭都是她和孟福生在做,她做的多,孟福生通常只洗菜备菜,今年却是孟福生和阿锦在做,许明月坐在火桶里,就着不算明亮的灯光,坐在堂屋里看书,时不时的去厨房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了。
阿锦被她宠的不太会做饭,但她却十分乐意尝试,不让她做她反而不乐意,偶尔才被允许做一次的饭的她,做菜做饭于她来说就像是一场好玩的游戏,哪怕烧的不尽如人意,依然被许明月夸的天上有地下无,仿佛天底下什么难得的美味佳肴,把阿锦夸的小胸脯挺的,得意的下巴快要翘到天上去。
第二天,逢人就说:“昨天晚上我做年夜饭了!我妈妈说我做的饭可好吃了!”她立刻转头找许明月:“妈妈你说对不对?”
周围人都是一言难尽的表情,偏偏阿锦半点也看不出来,许明月还笑眯眯的点头表示赞同:“是呀,我们阿锦长大了,会体贴爸爸妈妈,做的年夜饭比大厨都好吃!我们阿锦长的好看又聪明又勇敢就罢了,做饭还这么好吃,妈妈真的太幸运了,拥有这么心灵手巧的宝贝。”
把阿锦给美的呀,嘴角的笑容简直被AK还难压!
周围听的长辈们全都乐的哈哈大笑,如今再没人敢在许明月和阿锦面前说,她这么惯着阿锦,当心她以后嫁不出去之类的话了,全都是捧着母女俩说话的。
许明月去许凤台家,不论是嫂子赵红莲还是老太太,全都拿她当玻璃人一般,到了就立刻让她做到火桶里,用冬季幼童厚尿布一样的薄被,将她的下半身裹的严严实实的。
因是过年,家门口贴了红色对联,窗户上也都贴了红色‘福’字,年初六因为许凤发要结婚,家里家外打扫的干干净净,许凤发的房间更是里里外外都做了清洁。
别的地方大年三十和年初一都不放假,临河大队却是放了假的。
许明月见许凤发不在,问他去哪儿了,赵红莲脸上都是为人长嫂的喜悦,用邻市方言喜气洋洋地说:“一大早就去炭山买东西去唻!”
她自己成婚的时候,婆家东西给的多,给的体面,对于小叔子结婚给弟媳妇买东西,她自然不会觉得眼红,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她当初结婚可有大姑子给的一件大红色袄子,至今还是村里头一份呢,弟媳妇结婚可没有!
倒不是许明月不想给,而是一模一样的款式的羽绒服,再给出一件,怎么都说不通,她车里刷新出来的,她上次带到省城,全都卖到省城工厂家属区去了。
省城的姑娘最喜欢这种鲜亮的颜色,这款羽绒服还有一条收腰的腰带,最得城里小姑娘们的喜爱,一件羽绒服三十块钱,不要票,好卖的很。
新人不在,家里的话题全都是围绕着许明月的肚子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