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月见他突然不说话了,也没再说话,继续沉默的向前走。
一个小时的水路,走回去路程却不少,少说也要走两个多小时,这样的路程,都足够她走到她外婆家了。
她去过外婆家一次,她大舅已经出生了,她妈还没出生,她外公果然是五公山大队的小队长,三年饥荒,外公依然带着他们一家活了下来。
许明月问到外公家的时候,依然给外婆留下了一袋子大豆,约有五十多斤。
她自己想着心事呢,就听身边的孟技术员突然开口:“你将阿锦教的很好。”
没有妈妈听到别人夸自己的孩子,母亲会不开心的,许明月当然也立刻笑开,不自觉的就夸起自家孩子来:“她从小就是个天使宝宝,生下来不吵不闹,乖的很,性格也活泼开朗。”
她忍不住又笑了下,对孟技术员说:“我生了个梦中情宝。”
孟福生还是头一次听人这么夸自己孩子的,眼里也是溢出了些许的笑意。
许明月说出了自己和他聊天的最终目的,笑着说:“阿锦很聪明,只是需要鼓励和引导,小孩子是需要夸奖的,越夸孩子就越好!”她对孟技术员说:“孟老师,如果阿锦学习上,有什么欠缺的地方,或是调皮的地方,您就跟我说,回家了我批评她。”
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不好的老师,也遇到过好的老师,深知批评打压式教育和鼓励式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她自己就是受批评式教育长大的,就不想自己小时候受过的不好的经历,再让自己的孩子也承受一回。
虽然人来到这世上,就是一场体验,体验喜怒哀乐,感受春花秋月,看春夏秋冬不同的美景,但那些负面的不好的情绪,能够少一点还是少一点吧。
后面许明月就没有再说阿锦了,而是给孟福生介绍起了他们遇到的每一个村子。
下雪后,几乎家家户户都把门紧闭着,在家里猫冬,原本深秋季节漫山遍野砍草砍树的人,也都回到家中,不再出来。
他们走的路,虽路过那些村子,却不经过村子中间,而是距离村子还有很远的路程。
“这里是和平大队的吴家村,山脚下的村子是上吴,河边的村子是下吴。”上吴和下吴就跟江家村和小江家村一样,关系却极度的恶劣,经常因为抢水打架。
上吴想要取竹子河的水,就得经过下吴。
到了建设大队的汪家村古树时,许明月又给孟技术员介绍:“这个大树估计有几百上千年的树龄了吧。”
真的很大,大约有四五人合抱粗,展开的树冠大约有五六十米方圆,此时上面被大雪覆盖着,宛如冰雕一般,上面系满了白色孝布。
树干底部有个树洞,树洞里有一座石炉,石炉里面插满了烧完的红色香杆。
周围全是坟。
这要是胆子小的,走在这里都害怕。
许明月小时候也害怕,长大了,不知道是胆子大了,还是身边有人,倒是没那么怕了。
汪家村也在河边,地势非常低,一般遇到洪水,先淹没的就是吴家村、汪家村这样地势低的村子。
同样是在河边,许家村的地势就非常高,像是突然高出来一大截。
许明月走到许家村新筑起来的堤坝上时,突然回头看了一眼被大雪覆盖的竹子河。
雪后的竹子河,静谧而纯净,河对岸的炭山没有了常年笼罩的雾蒙蒙的烟尘,坐落在河边,仿佛一座天然形成的水墨画。
她招呼了慢慢走过来的孟技术员一声,“嗨,孟老师,你看竹子河。”
孟老师停下脚步,转身回头。
冰雪的映照下的竹子河,壮美又清冽。
第85章 第85章许明月并没有在河堤上多……
许明月并没有在河堤上多待,只在高高的河堤上向远方看了眼雪河的风景,就又抓紧时间回家去了。
进了屋子的一瞬间,她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小阿锦在屋里听到动静,忙跑了出来,“妈妈!”
许明月忙伸脚让她离的远点,“我身上冷,别把你冻感冒了,快回房间去!”
后厨的许凤莲听到动静,也来到堂屋,满脸笑容地喊:“阿姐,你回来啦!”
许明月在蒲河口的时候,就是许凤莲来荒山照顾小阿锦。
自十一月份下了雨后,许凤莲就开始洗头,用许明月给的洗发水。
许明月的洗发水不是装在洗发水瓶子里的,而是倒在了竹筒里,竹筒的盖子是同一节竹筒切下来打磨成的盖子,盖不严实,但正着放在窗户上,也并不会漏出来。
此时很多人家的水杯便是这竹筒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