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极大,长宽大约有三四百多米,像四合院一样,四面都是房间,宛如‘回’字形,内外两层,里层‘口’字形房间全是一层,外面大‘口’字形,都是高高的二层,外墙足有六米多高,劳改监狱的四个角都各自建有一座六七米高的瞭望塔,这是为了防止犯人逃走,方便从四面的瞭望塔寻找逃走的犯人。
其实原本的铺河口劳改农场的监狱并没有计划这么大,可来的灾民太多了,上面领导知道这里能活命,也是没粮食没法子,只能把灾民往这里送。
灾民太多,春夏秋季还好,冬季哪怕是暖冬,也是十分寒冷的,灾民们没地方住,只能把监狱往大了建,以容纳更多灾民。
水埠公社别的没有,就一座巨型矿山和水泥厂,许主任这两年提供了那么多的粮食,上面对他这农场的建设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除了河堤筑堤用的砖和水泥,蒲河口农场所需的水泥是一点折扣不打的全部供应了。
此时里面的‘犯人’极少,全都是这两年在旱灾逃亡过来打架斗殴、偷窃抢劫、偷挖红薯大豆的灾民们,和一些本土因为抢水、抢食物、抢劫、山里出来的土匪等犯人。
整个蒲河口最累最脏最苦的活,全是监狱里层的犯人在做。
住在蒲河口劳改农场监狱外层的人,也不是啥犯人,而是逃荒到此被招募到蒲河口农场挑堤坝、挖河沟的灾民,此时外围的两层监狱房内,密密麻麻住的全是灾民!
没有床、没有足够的衣物被子御寒,许主任干脆将外围的房间,全都通铺了火炕,导致外围的每个房间,都至少睡了二三十个人。
灾民太多,监狱哪怕已经在往大了建,依然不够住。
之前两年是暖冬,今年还只是初冬,就已经格外的寒冷。
住不下的灾民们,就用河滩上的芦苇席,甚至有的都没有芦苇席,隔了芦苇晒干了,往地上一铺,晚上就睡在牢房的地上。
不下雨,也就没有潮气,这还是水泥砖瓦建造的房子,用灾民们自己的话说,监狱比他们原本老家的房子都好。
当初这座监狱的设计上,就有许明月和孟技术员的参与。
蒲河口的事情那么多,许主任怎么可能放任孟技术员闲着?这可是个知识分子,不得拉到蒲河口来干活?
说到监狱,孟技术员可见的多了,他不仅见过,还住过呢。
不过他话不多,非必要时候,他是一句话都不会多说的,许主任也习惯了他这沉默寡言的模样,他也不需要他会说话,能干活就行。
他虽然不说话,却画的一手好画。
许明月前世在网上看过许多魏晋时期坞堡的建筑图纸和建筑视频,甚至连建造模型都看了很多,其中包括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等等很细节的问题,视频中都有讲解。
她恰好在坞堡记录的时候,看到很多现代监狱的造型和古时的坞堡很像,完全就是个水泥砖头砌成的现代坞堡。
许明月讲的很多东西许主任根本听不懂,她说‘坞堡’,许主任对于‘坞堡’是什么东西,他一点概念都没有,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
可孟技术员却能精准的将许明月提出的所有思路都画出来。
这可把许明月给惊喜坏了,她也不是学建筑的,对于监狱的建造也一窍不通,但不妨碍她提供思路,尤其是地下水处理,公共澡堂,茅房、化粪池、沤肥池等生活设施的建议。
许主任听的头都大了,他是完全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道道,实在是水埠公社小地方,没有什么建筑类的专家啊,这时候建造监狱还有什么讲究的?参照江家村大队部的四合院,建造个四四方方的房子出来就行了吗?犯人跑不了就成!
可许明月知道,在未来十年里,这个劳改农场,实际上是接收了男女犯人的,所以这座监狱虽然是‘回’字形监狱,却像大学时候的宿舍一样,分为了男女两个区,不论内层监狱还是外层监狱,都配备了可以冲水的大茅房、大澡堂等。
许明月在说这些的时候,完全没想过,她一个小学都没有读过,自学成才的人,从哪里知道‘坞堡’的建筑图纸,还能说的这么详细。
只除了孟技术员,谁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孟技术员察觉到了,只看了她一眼,什么都没有说,安静的画图。
等看到许明月画出的详细的坞堡图纸,里面方方面面的细节后,许主任这才摸了摸自己头上的短毛,表示自己想浅了。
图纸画好后,具体的施行,还是靠许主任从全省各地的灾民中,搜罗出来的各类泥瓦匠来实际操作。
等蒲河口与邻市交界处坐落起那样雄伟宛若坚实的堡垒一样的建筑后,许主任才不敢置信后知后觉的认识到,这样高大宏伟的建筑,居然是他带着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灾民中的泥瓦匠建造而成的。
尤其是那四座高高的瞭望塔,瞭望塔上和塔下的房间,住的全是拿着木~~仓的民兵小队的人。
看的许主任自己都又是心动,又是心颤。
一场大雨之后,已经干涸的竹子河里逐渐有了水,天气陡然就冷了起来。
大雨之后,外来的灾民突然就感受到了大河以南冬季的湿冷,他们这里背山面水,气温原本就比外面要低两三度,天气一潮湿后,阴冷的水汽便如魔法一般不断的往人的骨头缝里钻,刮起的寒风也如刀子一般,狠狠的割在人们的脸上,不过几天时间,人们的脸上、手上就开始发红发痒。
原本看到下雨,以为灾情过去,开始想着回家乡的灾民们,在这样的寒风中,又无法出门了,之前因下雨而激动的出去淋了雨的灾民,身体原本就饿的瘦弱又虚弱,很快就开始发热。
十几二十几个人住一个屋子里,一个人感冒,传染就是一个屋,把许主任急的团团转,生怕三年旱~灾都熬了下来,临到头下雨了,反而还撑不住风寒一命呜呼了,那真是冤死了。
这个时候没有医药,只有姜。
也亏邻市就是产姜大市,哪怕旱了三年也不缺老姜,没有医药,许主任就让蒲河口农场的厨房用大砂锅熬姜汤给灾民们喝。
可姜汤只能预防,并不能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