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多年了。
小时候爷爷的手很大,像是一只手就能将她的头包起来,后来她长大了,爷爷背已经佝偻,偶尔伸手摸她的头时,她还得把头低着,送到爷爷手里。
爷爷就笑着坐在那里,伸手揉两下。
就像她小时候一样。
许明月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汹涌而来的泪意,却吓了许凤台一跳,以为是提起了王根生,让许明月伤心了,再不敢提了。
他去江家村的篾匠家要了一把篾丝,在两个保温杯的外面编了一层密实的竹壳。
他们这里水草丰茂,山上竹林葱郁,有很多竹制手艺人,几乎人人都会一些竹编,前世九十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闲暇时节,都会领一些竹丝竹篾回来,连看电视的时候,手上的动作都不停地像穿花一样,飞舞在青黄色的篾丝之间。
她小时候也编过,现在是一点都不会了。
许明月看着手上动作不停的许凤台,他的身影仿佛她记忆中的老人重合了。
小时候,她也是这么坐在那里,看着爷爷编篾丝的。
许凤台的手很巧,很快,两个水壶外面的竹套就编好,密实紧致。
编好他自己也不要,递给许明月,“拿着你和阿锦用,别有什么好东西,就想着拿给我们。”
妹妹给他们的已经很多很多了,那么大一个房子呢!还有身上的这些衣服……
却见许明月将两个保温水壶放到桌上,很快从房间里又拎了两个更大的水壶出来!
许凤台:……
第26章 第26章许明月车里有两个水壶,……
许明月车里有两个水壶,小阿锦日常用的保温壶,瘦瘦长长的圆柱形,日常可以放在书包侧面的网袋里,上面还有个背带,平时出去玩的时候也可以背着,保温效果特别好。
另一个是她平时带小阿锦出去玩时,带的1。6升的大保温水壶。
大保温水壶的保温效果实际上并不如现在的暖水瓶,一般一个晚上的有效时间,基本到了第二天早上,就只剩一点温水了。
可就这样的保温效果,也保证了许明月她们在这个年代的冬天,能有一口热水喝。
尤其是对许凤台和许凤发两个站在并和的河泥中,挖藕的两兄弟来说,一口热乎的姜水喝到肚子里,不仅能驱寒,还能防止感冒。
这年代的感冒可不是小事情。
见青年版爷爷用‘麻了’的表情,看着自己手中的大水壶,许明月笑了一下,低声说:“哥,你懂的。”
许凤台就知道是啥意思了,王根生捞偏门弄的嘛。
许凤台麻木的结果两个水壶,用篾丝细致而快速的将两个水壶一圈一圈的编制在竹套之中。
许明月大方地说:“哥,这个壶你拿着,它装的水多,以后你去挑堤坝也好,去炭山也好,也有口热水喝。”怕许凤台不要,许明月低声说了一句:“我还有,我知道可以从哪里弄到。”
许凤台被她吓了一跳说:“兰子,你可别做什么危险的事情,家里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
他以为许明月要么去找王根生,拿他捞偏门的事情威胁他,要么是就学王根生,也干捞偏门的事情。
许明月立刻低声保证说:“哥,你就放心吧,我不会做危险的事!”
许凤台却不放心。
不知是不是妹妹跳过一次河,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的缘故,连死都不怕的她,胆子是越来越大了。
妹妹心大,许凤台就不自觉的操起心来。
水壶编制好后,她就用老姜和冰糖熬煮姜水,没有红糖,就只能用冰糖代替了。
其实暖水瓶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常见了,外形也和许凤台编织的那个差不多,都是有个竹套在外面保护着,许大队长家就有个暖水壶,非常宝贝。
暖水壶在农村少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因为没有票。
当然,暖水壶本身比较贵也是一个原因。
但若是许凤台带一个小号的暖水壶到河滩上,大家看到有暖水壶,或许还想过来看看,蹭点热水喝。
可许凤台不想那么高调,无论许明月怎么劝他,把大水壶带到他的新房去用,许凤台都不同意,让她自己藏好,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到,两个小水壶,他也只带了一个,用绳子绑在了外面编织的竹套上,穿在了衣服里面,这样别人就看不到他的水壶,喝水的时候,外面有竹套挡着,别人也看不到竹套里面水壶的模样,见他手中水壶不大,也不会想着过来跟他讨水喝。
哪怕是别人见到他水壶的热气,都可以说是天太冷了,衣衫单薄,他把水杯捂在肚子里保暖,不然太冷了受不住。
不是他一个人这样做,很多冻的受不了的人,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