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恰春归 > 第110章 进宫(第1页)

第110章 进宫(第1页)

晏行与姜梨的交往保持着一种很舒服的尺度,让人自然而然便会生出一种亲近。

姜梨弯了弯唇,“好,日后若是再有这样的事情,我定然会告诉你,请你帮我查清楚。”

晏行走后,锦儿便说起去李家的事,“李老夫人没有出来,是胡嬷嬷出来的,我跟她说了蛇的事,她也没有说什么,只说多谢提醒。”

“话说到就是了。”姜梨嘱咐锦儿,“这事也不用跟阿娘说,免得她担心。”

落英带着人将花圃仔仔细细翻找了一遍,再没有看到蛇,这才放下心来。又沿着院墙里外撒了雄黄才罢休。

花圃的主院依旧按进度建设,李老夫人也没有让人上门干涉。

隔着上百亩的距离,又有花圃围墙和李家围墙两道围墙相隔,李老夫人的耳朵得有多灵敏,才能听见这边修房建屋的声音?

估计说修房动静大就是个借口,想要找事才是真。

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她消停了,姜梨便当没事。

没了顾忌,匠人们更是甩开膀子加油干。晏行那边过来的八十名工匠更是得力,重活累活从不推脱,砌砖抹墙也是一把好手。反倒是钱正鸿那边过来的匠人,大多是花匠,姜梨便让他们打理花圃。

只要在春节之前完成主屋修建,其余细枝末节和内部的活路即使到了雨季也不影响。

眼看着地基完成,该竖的柱子已立起,该砌的墙基也逐日垒高,姜梨舒了口气。照这样的进度,年底主院便可完工,再用三四个月把里面布置一番,明年开春怎么都可以住进去了。

就在姜梨一门心思扑在花圃上时,平阳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日一大早,太后刚吃过早饭,宫女扶着她如往常一般去园子里散步,可还没有走出大殿,太后便一下晕厥过去。虽然在太医院全力救治下醒了过来,但太后身体越发孱弱。

皇上是个孝子,深知不受先皇宠爱的母后将他拉扯长大又助他登上皇位十分不易,只求太后在晚年能够过几日舒心日子。

也是如此,皇上皇后亲自伺疾。

等太后稍好一些,有一日忽然说起安王,随口说了一句也不知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见他一面。

皇上一听,立刻便召安王回来过中秋。

安王在皇子中排行第七,也是皇上最小的儿子。当初她母妃死的早,太后便将他接过来亲自教导。一年前,太后主动提出让他去了封地,如今病重,太后思念孙子也是情有可原。

皇上刚召安王进宫,太子和秦王便有些坐不住了。

太子连夜进宫面见皇后,“母后,谁不知道七皇弟是皇祖母一手教导出来的,当初父皇对七皇弟甚是喜爱,若不是朝中大臣力谏,皇祖母也不会主动提出让七皇弟去封地。如今父皇又将七皇弟召回来,指不定又会掀起什么风浪。”

皇后目光沉沉的看着他,“你的意思,是想让本宫去跟皇上说,不要让安王回平阳?”

“父皇素来敬重母后,若是母后能够在父皇面前提一句,或许父皇便能改变主意。”太子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

皇后端起茶盏,氤氲的热气让她面容有些模糊。

“你当皇上是三岁孩童?召安王回京是为了让太后宽心,你让本宫去泼冷水,岂不是让皇上觉得本宫容不下一个孺子?若是皇上再往深一步想,便会认为是太子不想让安王回来。太子,是这样吗?”

太子脸色有些难看,“母后”

皇后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冷意:“太子,你记住,你是储君,行事当有容人之量。安王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刚到封地一年,能掀起什么风浪?”

太子被噎了一下,脸上有些挂不住,却不敢反驳。

自从母后上次当面问了晏家的时候,似乎便不是以往那个宽厚温和,处处为他着想的母后了

皇后浅浅喝了口茶,将茶盏放回桌上,“皇上让安王回来过中秋,你便笑脸相迎就是了。太后喜欢他,你便多去寿康宫走动,陪太后说说话,让她知道你这个长孙同样孝顺。”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太子紧绷的脸上:“你要做的不是阻止安王回京,而是让皇上看到,你比安王更适合坐在那个位置上。”

太子沉默几息,悻悻道:“儿臣明白。”

“本宫今日也累了,太子回去吧。”皇后下了逐客令。太子心里有些不悦,但还是躬身行礼告辞。

皇后看着他转身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