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托芬”是那块地区的名字。
它的面积并不大,可以当一座小国,或较大的城邦。
在那里建立起月神的神殿之前,它也曾有其他政体,但战乱不断,王朝更迭从未止歇。
直到“女巫”来到这里,在其上建立出了神殿的雏形。
神殿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之后百年千年的和平,直至今日。
在通用语被创造完善之前,这里的住民们有自己的本土语言,“阿瓦托芬”是从那种古语里取出的意思,含义是“地上的月亮”。
而此后,那种古语反过来被冠名,称为“古阿瓦托芬语”。
但作为通用语的起源地,那里也是通用语普及度最高的地方,还会说古阿瓦托芬语的住民已经很少了。
音译的名字转到其他语言中,有时很难念读。
所以阿瓦托芬还有一个普遍为人所谈及的称呼,“月城”。
传说那里是“月出之地”,月亮每天都从那里升起。
月神神殿是阿瓦托芬毋庸置疑的核心。它与被称为“阿瓦托芬”的这片土地,在定义上仍然有所区别,但外地人大多把两者当一回事。
神殿是阿瓦托芬的执政机关,这个宗教国家的主体。
执政机关往往代表国家的意志,但神殿却只代表这个机构自身。
这就是它最特殊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阿瓦托芬甚至难以称为一个国家,拥有政治权力本身的是神殿,阿瓦托芬只能算是神殿的附属。
但总的说来,月神神殿仍然被认为是阿瓦托芬的一部分。
艾玛和西里斯在1394年的4月来到了“地上的月亮”边缘,春天已经降临在这片土地上。
这或许是个好兆头,艾玛喜欢春天。春天是无数变化的开头。
商队的车马只送到阿瓦托芬地界线边上。艾玛和商队的人告了别,结了车旅费,西里斯也拎好了行李。
地界线附近有供商队歇脚的驿站,许多人流往来。
有的是来自月城,准备去往别处的商队;也有来自他处,想要投奔月城的信徒或流亡者。阿瓦托芬不接待以旅行为目的的游客。
有穿着统一长袍的守卫带着兵器值守在附近,维持秩序,提供帮助。不难看出,这些守卫来自神殿。
除了给来往人员暂作停靠的驿站,地界线边上还有着一圈错落的营帐,帐帘垂着,随着人员进出时不时被掀起,门上挂着标有数字和方位的门牌。
这是进入阿瓦托芬所需要面临的第一道关卡,也被称为“城关”。
那些营帐里都是神殿的神职人员,负责接待外来者,询问他们的来历,到此的目的,进行审核,判断是否可以放行。
有时仅城关审核难以下结论,接待人员会将申请书递到更上级。在有明确的准入许可之前,外来者最多只能停留在地界线附近。
如果上级判断的最终结论是拒绝,则外来者必须在一天内离开此地。要是拒不合作,神殿也会采用武力驱逐。
艾玛在商队听说过入城审核的事,由于阿瓦托芬的特殊性,城关审核的关卡很多。
尤其,如果想要成为这里的住民,审核程序会更多一些。
除了审核人员所在的营帐,这里还有好一片帐篷留给那些等待入城申请结果的外来者暂住,同样有守卫在附近来回,监察情况。
因为见过其他国家的“城关”,艾玛看到这片营地时有点惊讶。
在地界线这里,已经能看到阿瓦托芬的城墙,但仍然有一段距离。艾玛还以为被称为“城关”的地方,应该会有那样的高墙才是。
而地界线上虽然有这一片低矮的简易设施,却和平坦的沙漠相邻。说是划定国土范围的“地界线”,但在这样开阔的地方,显然是不利于防守的。
艾玛只是这么想了想,但毕竟不了解这里的实际情况,也没有才打了个照面就要去对人家的安排指手画脚的心思。
她和西里斯两人同行,根据同行人数的不同,审核的帐篷也不一样。指路的守卫给他们点了其中一个帐篷。
帐篷里还有人,后来者就在帐篷外排队。
艾玛看了一眼门帘上的牌子,“西27北31”,不知道是按什么标准划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