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宫
康贵妃正在服侍慕容翊穿衣,她从王府时就伺候皇上,其中的步骤早已烂熟于心,只是今日不知为何,竟然多了些许的紧绷。
“你昨夜辛苦,本可再睡一会儿的。”慕容翊垂眸,看见康贵妃的发顶,她正弓着腰整理他的腰带。
康贵妃面带倦容,道:“服侍皇上是臣妾的本分,臣妾不敢懈怠。”
她也说不好是如何,昨夜皇上终于来了昭阳宫,好像一切都没有变,可是又好像变了。她说话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再扑过去喊他表哥,只能小心再小心地伺候着。
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让康贵妃心里十分难受,于是在慕容翊穿衣完毕后,便试探着开口。
“皇上,臣妾今晚让小厨房多备下皇上喜欢吃的菜,皇上今晚来昭阳宫用膳吧。”
慕容翊不回答,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后才答复:“你都开口了,朕会不来吗。”
得到了皇上的承诺,康贵妃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小心翼翼握上慕容翊的手,珍惜这份失而复得的温暖。
康贵妃眼中含着泪,这些日子她被冷落被忽视,心里的各种想法如杂草一般生出来。父亲和太后都在信中训斥她的不懂事,让她要收敛着脾气,可她又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哪个女人愿意分享夫君的宠爱?分明是皇上对自己如此狠心,为了几个刚进宫的新人训斥她,可又担心这种想法会惹怒皇上只好收敛住情绪。
“皇上,您早朝的时间要到了。”陈金福在殿外提醒道。
“嗯,那朕先走了。”慕容翊将自己的手从康贵妃的掌心中抽出来,大步离开昭阳殿。
“臣妾恭送皇上。”
康贵妃望着慕容翊离去的背影,心情依旧十分复杂。
皇上重新驾临昭阳宫,她本应该开心,可是她总是觉得皇上似乎对自己的态度有些不一样了。
。。。。。。
勤政殿
慕容翊翻开手中的信件,字字句句无比清晰地引入眼中。
“这封信是何时送来的?”
陈金福回忆:“皇上上朝时送来的。原应该几天前就到了,但华山那边儿近日大雨不断,想来耽搁了几日。”
慕容翊看着信中的内容,冷笑一声,随手将信纸放在桌案一旁。
“太后很是关心贵妃啊。”慕容翊似笑非笑道。
信中先是问及了他的情况,然后问及贵妃是否安康,大半笔墨都在回忆他与贵妃儿时相识相知的时光,看似是一封普通的家书,实则大有深意。
陈金福眼睛一转,顺着皇帝的话说下去:“康贵妃是太后娘娘的血亲,自是关心的。”
慕容翊回想起前不久收到的来自康家的请安折子,也问及了太后与贵妃是否安好,更是来试探他的心意。
“太后她老人家人虽在华山修行,消息倒是灵通。”慕容翊讽刺道,“陈金福,让人去给母后送上一本心经,好让母后知道朕惦念着她。”
“是。”陈金福领命退下。
不得不说,皇上当真是睚眦必报之人,送心经哪里是惦念,太后本就身在寺庙哪里还需要从京城送去的经书,皇上这么做是在暗示太后不要再盯着宫里的事情。
康太后不是慕容翊的生母。养育之情大过天,慕容翊知道康太后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刚登基便封赏康家,还给了康家女贵妃之位,如果他们之间能一直维持这种安定的和平,想来康家至少在他这一代都是鼎盛大组。
一个太后,一个贵妃,康家已经拥有了几辈子都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人永不知足。不仅想要权利地位,更要帝王的偏爱和纵容。前期的退让并没有让他们见好就收,反而助长了这股气焰,假以时日恐怕这天下就要换一个主人了。
慕容翊坐在龙椅上沉思许久。
先帝到了晚年奢靡昏庸,信宠妃,听奸臣,以至于天启元气大伤。他根基不稳,几位王爷也都还在蠢蠢欲动,不能在这个时候跟康家切断。
“陈金福。”
“奴才在。”陈金福才刚刚退出殿内,听见皇帝传召又急忙进来了。
“朕记得母后最爱吃蜜瓜,如今正是季节,让人再送去两筐蜜瓜供母后享用。”
“皇上孝心可感天地啊,奴才这就去办。”
“记得,要车队护送,让各省各县开设官道,若是耽搁了,朕定不轻饶。”慕容翊轻飘飘落下一句命令,那语调中还带着点笑意。
既然他们想要看,那他就给他们看。
“是。”陈金福怎么会不明白慕容翊的想法,这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皇上惦念着太后,世人也只会夸赞皇帝仁孝,而等到日后秋后算账时,那便是康家铺张浪费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