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要将花钱的数额控制在买官之上,以免泛滥。
虽说房启明这份计划做得不错,但其中仍然有些需要完善。
比如考核内容由谁来出,以及大臣们是否能够接受等等,这些问题并不是房启明该想的事。
但整个计划做下来,房启明隐约意识到了皇上想要整顿的决心,于是他将这些问题写在了奏折的最后,用以提醒皇上。
宋诀看完奏折之后,赞许道:“写得不错。”
房启明道:“是臣应该做的,但臣仍有些疑惑,不知皇上打算如何解决臣提出的那些问题?”
宋诀笑了笑,说道:“考核内容前三个月由朕决定,一年之后,便由六部成绩最为优异者来决定。”
“至于他们能不能接受,这可由不得他们。”
第二句话说得便十分冷漠了。
听到宋诀的话,房启明才隐约意识到,这么短想清楚这些东西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一开始宋诀就已经想好了一切。
房启明心中震惊。
同时也知道,这件事必行不可了。
临走时,房启明斟酌再三,还是问道:“皇上,这考核吏部可还需要参与?”
宋诀点头:“自然需要。”
房启明眼前一黑,哆哆嗦嗦行礼:“臣明白了。”
临走时,宋诀又喊了一声:“房爱卿,希望来年朕还能叫你一句房尚书。”
房启明离开的脚步一个踉跄。
而官员考核这么大的事,在房启明上交之后,朝中众臣便已经知道了个大概。
起初他们还不可置信,多次询问房尚书,对方也只是支支吾吾,不肯说个确定的答复。
直到几日之后,皇上在朝中宣布了官员考核的具体情况,一众大臣们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他们第一反应是看向年太尉,希望对方能站出来组织。
然而年家刚被盯上,年藏青可不敢随便说话。
于是众人又将祈求的目光放到了近来颇受重用的邹越身上。
邹越自是百分百听从宋诀的话,抛开暗卫的缘由不谈,他也觉得这官员考核是个好主意。
且如今丞相与御史大夫一职仍然空缺,通过考核选出人才身居高位,总比等到科举时选出几个愣头青草草上任靠谱。
邹越满心赞同,他身后的侯生却是白了脸。
这考核若是真实行起来,那他岂不是饭碗不保。
朝中顿时议论纷纷,比东门大街还要热闹。
“若是诸位爱卿之中有人觉得自己无法通过考核,不如趁现在请辞,朕现在立刻处理。”宋诀说道。
这话听在一众大臣的耳中,便是赤果果的威胁了。
偏生有人听不懂话,又不想请辞,也不想接受考核。
侯生便是其中之一。
他当即决定站出来:“陛下,臣以为此举实在不妥!”
宋诀眯了眯眼。
他没什么情绪道:“你说说哪里不妥?”
侯生没察觉头等上司看向自己看死人的目光,不怕死一般说道:“臣以为,此等事务该由文官决定,陛下乃武将出身,若是随意改变祖宗之法,恐怕不妥!”
这话是指着皇上鼻子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