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康侯府。
罗如瑛的侍女萍儿自从被卫明展盘问过后,一直都很焦虑。
她忍不住问:“小姐,我们要怎么办?”
罗如瑛安然不动:“怕什么。他们又没有证据。”
“可是那个卫大人看起来不好相与,夷安郡主更是一副查不出真凶就不罢休的模样。万一他们查到我们身上了怎么办?我们真能瞒得过他们吗?”
萍儿絮絮叨叨:“小姐,我早说过,要你好好考虑。小小姐已经在调查他,我们实在不该急着出手。。。。。。”
罗如瑛要她坐下,声调平静:“我只后悔我没有早些动手。”
“至于郡主和卫明展。。。。。。我就是要他们怀疑我。他们要找我的动机,必定会查父亲当年的事情。说不定借此机会,父亲能够沉冤得雪。”
“但倘若小姐你被牵连其中,那该如何是好?”
罗如瑛笑起来,却没多少高兴的意味:“萍儿你忘了,我能证明,我杀不了符飏。”
*
十月廿二日。
校情司。
李霁一头扎进了浩如烟海的籍录中。
她在寻找所有关于罗如瑛的信息。
尤其是顺宏十六年——符飏和罗如瑛成婚那年的记录。
校情司是皇室的细作机构,监察四方,将所能得知的事情编录成册,存储在这个隐蔽的地宫中。
校情司原是李霁的父亲老魏王在秘密管理。李霁跟在父亲身边,对于校情司的事情很熟悉,还以道士的身份做掩护去往各地,协助拿到过许多机密信息。
老魏王身故后,皇帝便把校情司交给李霁。她足够忠诚,能办好事情。
而且她是个终身不婚的女冠。这是多好的障眼法,没人能想到执掌细作机构的会是一个这样的人。最好的一点是,她只是个女人,还没有丈夫,不会具备结党私营的野心。
不过皇帝算错了一点。李霁不会甘心成为无名之辈。
李霁此时正翻到符飏在猎场相救罗如瑛一事的记录。她隐约记得此事背后有隐情,不过具体的还需要再确认。
记录中显示,罗如瑛追逐一头灰熊进入林中,遭遇刺客埋伏,被袭击致重伤,幸好符飏及时赶到,杀死刺客,罗如瑛才保住一命。
刺客身上的符令和纹身表明他们来自漠北的巴达部。当年本朝与巴达部之战,本朝大获全胜,而主将正是罗如瑛。
此事看起来是巴达部因恨报复。
时任大理寺少卿谢若诚负责调查此案。他审问幸存的刺客,最终发现他们并非巴达部人,而是吏部尚书常印豢养的杀手。
常印的儿子常耀曾投军,在罗如瑛手下任职,因虐害边城百姓而被罗如瑛军法处置,最终身首异处。
常印也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要为儿子报仇,所以设计了这一场刺杀,想借巴达部之名,取下杀子仇人罗如瑛的头颅。
较之卷宗,校情司的记录还提及了两件鲜为人知的事情。
一是常印的幕僚陆耳是此事的谋划人和执行者,却在事发后人间蒸发,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