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唐宫囚徒 > 改天换地(第2页)

改天换地(第2页)

在刘幽求的带动下,百官纷纷上前表态支持相王登基,殿上除了太平公主、李隆基、李成器、李守礼外,乌泱泱跪了一地。

李旦当即跪伏丹墀,声泪俱下道:“陛下何出此亡国之言!臣旦蒙先帝遗泽,本应发放藩篱。今陛下承七庙之重,虽在冲龄,然天纵英睿,假以时日必成尧舜之君。臣才德凉薄,安敢以朽迈之躯僭越神器?况先帝梓宫尚在,四野未宁,若行此大逆,恐天地不容。伏惟陛下速收回成命,使臣得全忠孝于九泉,则万死无恨矣!”

太平公主凤眸含泪道:“四皇兄,如今大唐内有奸佞祸乱,外有夷族虎视耽耽,如今天下重任,唯皇兄可担。妹知皇兄向来无争,还望皇兄勉为其难,为了这李唐江山,以及天下万民,担此重任,顺应天意!”

李旦又辞,太平公主仍劝,如此三番。

李重茂见相王如此发自内心地推辞皇位,脸上露出喜色。他乃中宗之子,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自己不下台,看谁敢拉自己下去!

太平公主见状,转头对李重茂小声道:“李氏神器岂容孺子执掌?你利索下来,莫让百官看天家笑话!”说完,提着李重茂的脖领,将他从龙椅上提溜了下去。

她款步上前,将相王扶至龙椅前,高声道:“今大圣皇子旦,奉天靖难,诛除逆党,功在社稷,德配昊天。昔高祖禅位太宗,开贞观盛世;武周归政中宗,复李唐河山,此乃天命所钟!”说完,旁边过来一个太监,托盘上放着明黄色的龙袍。太平亲自将龙袍给李旦穿上。

太平公主移步至玉阶之下,行叩拜之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李成器、李守礼以及百官纷纷行跪拜大礼。

李旦立于龙椅之前,衮冕垂旒压着斑白的鬓角,枯瘦的手指划过鎏金龙母扶手,他静静地看着殿上唯一没有跪拜之人,李隆基。

李隆基仅和李旦对视了一瞬,便觉帝王威压已袭遍全身,他撩起袍角跪下,以头触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暗赭色十二章纹大裘冕分明是新制的,却像是浸着三清殿熏了十年的沉檀香味。这种味道自他二十岁被母亲扶上皇位时就渗进了骨髓,虽已多年,仍记忆犹新。

李旦忽然想起十五年前那个雷雨之夜,母亲攥着他的手在退位诏书上按下玉玺,由于太用力,母亲牡丹纹护甲刺破了虎口。如今掌心那道旧疤犹在,就如传国玉玺上的的蟠螭。

“众卿平身”。

这场朝会上,二次登基的李旦改年号为景云,并发布了一系列诏书,首先再次肯定了李隆基的功劳,仍封为平王,并封为殿中监,拜相。

另外他其余的几个儿子也没拉下。封嫡长子李成器为宋王,出任左卫大将军;二子李成义为衡阳王,出任右卫大将军;四子李隆范为巴陵王,出任左羽卫大将军;五子李隆业为彭城王,任右羽林大将军。另封高祖之子李元庆之孙李微任右金吾卫大将军。

以上任命的含义,殿上之人无不心知肚明,平王李隆基对于京城的统领权被大大地分割。

不过另人意外的是,此次大肆封赏的众功臣之中,独独少了邠王的名字。

待新帝李旦告祭完天地,太庙谒祖后,已是三日后。

宣政殿。

李旦坐于殿前正批阅奏章,韦氏之乱虽除,但影响犹在,许多政令都需及时革除,李旦已几日未眠。

他揉了揉眉心,看着殿下的二人。

他先看向李隆基道:“你今日来若是为钟绍京求情,就免了。才两日,草拟的诏书就错了三回!只凭一手好字如何如何执掌机要?难道联是缺个书法家?联让他去蜀州担任刺史,已经是考虑了他的功劳。”

李隆基欲言又止,只得看向旁边的李守礼求助。

李守礼躬身道:“陛下,钟绍京虽才不配位,然臣以为此并非政令不通之首要原因。短短几日,皇位连番更迭,致使人心不稳,朝政阻滞。陛下当尽快册立太子,以稳朝纲,以安民心。”

“邠王以为,联当立谁为太子?”

李守礼俯身,恭敬道:“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

说完,李守礼抬头,目光如炬,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陛下,李唐坎坷至今,再经不起颠簸。”

李旦看了看李守礼,又看了看李隆基,最后叹了口气道:“朕最近也在考虑此事。但事关一国储君,容联再想几天。”

“父皇。。。。。。”李隆基刚出声,被李守礼出声打断。

“陛下,臣另有一事,想求陛下恩典。”

“你说”,李旦重新坐于案后,翻看奏折。

李守礼正色道:“臣与故中书令张柬之之后,陇西丹阳房昭德公外孙女,襄阳张氏时雨已结婚约一年有余,为臣所心仪。张氏女博通文墨,才情兼备,纵与须眉相较亦不遑多让。臣日夜渴慕,盼与之共修琴瑟,同效鹣鲽。伏乞陛下垂察,成全臣之夙愿。”

“张时雨,朕见过两次,确实姿容不凡,胆色过人,令人过目难忘。听说这次隆基能顺利入宫,此女功不可没?”李旦显然对宫变那夜的情形十分了解。

“正是,那时臣身陷囹圄,性命堪忧,是她冒险入宫救了臣一命。”

李旦合上奏章,负手走至李守礼面前,语重心长地道:“张氏女虽好,但非你良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