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之间说了什么赵汝兰并不知情,李校长回来时,沉默半晌,长叹一声,才细细嘱咐赵汝兰,“好好学习,以后争取考到远远的大城市里,不要再回来。”
又问她说:“现在住在哪?安全吗?有钱吗?”
赵汝兰心里安定下来,明白赵德兴起码中考之前都不会再来找她麻烦。
考完试——
考完试——我一定要给赵德兴和杨盼睇这俩狗皮膏药一个深刻的教训。
这件事,赵汝兰没有给赵大姑讲,毕竟自己虽然是她的侄女,但赵德兴却是她的弟弟。孰轻孰重赵汝兰还是能分得清。
——
中考前几天,赵大姑几人如临大敌,不仅不让她傍晚出门看摊子,连饭都不让她做。
每天赵大姑在家做好送到赵汝兰的家里,因为文婷婷最近这段时间也要参加高考,因此文家的伙食着实不错。
每天最少有一道肉菜,赵汝兰欣然接受,她虽然会做饭但不代表自己做饭能好吃。
赵大姑的手艺没得说,不然就文成才那胖子挑食成那样,还能被养的白白胖胖最主要的功劳就是大姑的好手艺。
趁着夜色,红霞姐和赵大姑一起专门去附近的玉清观悄咪咪的求了一道文昌符给赵汝兰。
邻水县外有一座历史三百多年的道观,虽说在那十年被砸坏不少好东西,表面上没人再敢去了,私底下依旧有人,络绎不绝,甚至是从百十公里外赶来。
赵汝兰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能从现实穿越到苦情剧里本就不是一件唯物的事。
欣然接受她们的好意,压在自己的枕头底下。
每晚入睡前幽幽的香火味萦绕在鼻尖,倒使赵汝兰的睡眠质量更好。
天一日日热起来,人们脱掉棉袄换上轻薄的短袖。
短短半年,赵汝兰的身价已经迈入万元大关,这些钱一股脑的被赵汝兰存进银行,她还等着再进一批货大干一场。
自从天气变暖后,赵汝兰考完试马不停蹄的又去了一趟沪市,和利群服装厂厂长商量,又订购一批红裙子和香港衫。
流行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和《红衣少女》的热潮引爆全国,不管男女老少都在讨论,街上的人们渐渐退去深蓝、灰、黑这些暗沉的颜色,红色衣服展露头角。
“不要太多情,不要假正经。”1
连红霞姐家的三妹都在嘴边时常挂着。
当初赵画梅听闻赵汝兰要去打工时,要求的礼物就是一条红裙子。
正常剧里“赵汝兰”确实给她带来了一条红裙子,可接下来赵画梅越发贪心,赵汝兰不仅要给家里寄钱,还要给弟妹买东西。
打工几年全都吃咸菜度日。
老厂长见到赵汝兰容光焕发,调侃她说:“赵女士最近赚了不少啊,哈哈哈,连带着我们厂都获利不少。”
赵汝兰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比不上老厂长稳定,我这靠市场吃饭。”她显得意兴阑珊,又道:“还是你们厂制作的衣服优秀,我这才能买的出去,这次我给你带了我老家的特产酒,价格不贵,请您收下尝尝味。”
老厂长不是初入社会的毛头小子,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这双能识人的眼睛才使他一步步做到服装厂厂长的位置。
既然赵汝兰有意隐瞒,他也不点破,反正能安安稳稳的合作便好。
解决掉最重要的事情后,剩余时间赵汝兰卸下压力四处逛逛,克里斯托弗已经返回自己国家,史金财依旧在做“倒桩模子”,在国营商店门口一准能见到他。
赵汝兰现在最担心的是一旦李大舅这条运输线断开,她的生意只能就此停摆。因此她想扩大生意拉史金财入伙,自己搞运输。
史金财还在反复犹豫,“我走了,这手底下四五个跟我讨生活的兄弟怎么办?”婉拒了赵汝兰。
赵汝兰知道史金财现在靠着倒换赚钱,但随着开放深入,他的优势会渐渐消失,到时候还得想办法另谋出路。
见劝不动他,赵汝兰只好放弃。
临走前史金财专门请赵汝兰吃了顿饭,她知道史金财是极仗义之人,自然不会记恨。只是二人没有通话,没有见面终究渐渐疏远。
一些老顾客托赵汝兰在沪市购买一些化妆品,护肤品。临行前一天赵汝兰跑趟沪市第一百货商店将柜台上摆着的牡丹粉饼、美加净护手霜、凤凰珍珠霜,以及口红全都扫荡个遍。
这些零零散散的小东西全靠赵汝兰人肉背回去,重量能把赵汝兰腰压弯了,她发誓下次再也不只靠人背,等她到家时,整个人像一只晒干的咸鱼,精神萎靡,身上臭烘烘的隔老远都能闻到。
赵汝兰缓了好几天这才恢复精神,有了新款式,新衣裳她的摊子越发出名,很多年轻女孩成群结队的来赵汝兰摊子前买衣裳。
“香港衫”、“百褶裙”、“牛仔裤”应有尽有,特别听说这的老板有从沪市带来的化妆品,更是天天人群爆满。
就等成绩出来,赵汝兰去俞丘市里上高中,她同步要在市里新开一家服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