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节奏飞快、名利汹涌的时代里,她是极少数还愿意为一部作品,耐心蹲守三年五年,不为名利,只为内心一份纯粹热爱的人。
这种人,少得让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
他收回视线,嘴角微微勾起,带着一点几不可察的笑意,像是无声地在心底做了一个简单又笃定的注脚。
一路上,两人又聊了几句关于影视改编、原创剧本市场现状的话题。
刘奕羲说得不多,但每一次开口,思路都清晰干净,既有自己的见解,又不过分标新立异,话语温和中带着一种自成逻辑的力量。
沈之骁开车的手指微微一紧,心里,某个念头悄悄浮了上来——
这样的人,如果能被挖到自己正在搭建的新平台,将来不论是原创项目,还是文艺片投资开发,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惜才之心,在心底缓缓生长。
车子很快驶入公司地下停车场。
刘奕羲解开安全带,笑着道谢,两人一前一后下车,走向直通办公楼的电梯。
电梯门“叮”一声打开,两人并肩走了进去。
刘奕羲自然地按下会议室的楼层,然后轻轻后退半步,站在按钮一侧的位置。
站位很礼貌,既不占用空间,也给人以舒适的呼吸感。
沈之骁没有出声,只是静静站在稍靠后的角落,眼神落在她的身上。
她穿着一件米色风衣,简单高领针织,整个人看上去安静、温和,像是这座城市中最温柔、也最不起眼的一道光。
可他知道——
这份温柔外壳下,藏着一颗强大又辽阔的心。
刘奕羲身上有一种不争、不抢、却自有分量的力量。
在这个浮躁又快节奏的圈子里,她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急于求成,她可以静静等待一部作品成熟,可以为了讲好一个故事而抵抗诱惑,可以为了自己心里的那条隐形的底线,默默坚持很多年。
沈之骁眯了眯眼,唇角不自觉地勾起一丝极浅极淡的弧度。
他本就是惜才之人。
一个好的编剧、一个有思想的作者,是任何平台都不可或缺的基石。
而眼前这个安静站在电梯里的人,正是那种真正值得信任、值得托付作品灵魂的人。
短短的几分钟里,他心里对刘奕羲的那份欣赏,又悄悄添了一笔。
电梯里安静无声,只有楼层数字在一点点跳动,仿佛这场默默的心事,也被空气悄悄收藏起来。
沈之骁的会议比预计中顺利。结束后,他独自沿着办公区的长廊走回电梯方向。
路过一个半敞开的会议室时,他脚步微微一顿。
里面,刘奕羲正坐在主创团队的会议桌前,神情专注地倾听,偶尔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什么,气氛安静而紧凑。
从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构思分镜、情节节点和角色弧光图来看,他们正在对剧本进行一场细致入微的推敲与深化。
走廊拐角,一位穿着剪裁利落套装的中年女士注意到了他的停顿,快步走过来,笑着开口:
“沈总,刘奕羲那边还在开主创会议。他们现在在推剧本的细化阶段,力图把整个故事的情节脉络、人物动机、关键情感转折点都处理得更扎实。尽量让每一场戏都有情绪的递进和逻辑的闭环。”
她声音里带着隐隐的欣赏,专业又自豪。
沈之骁微微点头,目光仍落在会议室中专注书写的刘奕羲身上。
随口问了一句:
“这个刘奕羲,是你们从哪儿挖来的?很有眼光。”
那位合伙人笑了笑,自然地答道:
“她啊——”“是林芷涵找来的,咱们的主编你也认识。据说以前刘奕羲一直在国外,专心做纯文学创作,基本不怎么抛头露面。也是芷涵机缘巧合认识了她,聊了几次,觉得她笔下有厚度,就一点点把她挖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