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王川又一次拿起装有卤汤的海碗。
继续往锅里点卤。
“点两次卤,难道就是你说的秘诀?”
有了刚才的见识,张铁山这回有点拿捏不定了。
王川点点头。
“使用荤油消除浮沫,只能保证尽可能多地留下豆浆,两次点卤才是关键。”
随后,王川缓缓道明其中的原委。
两次点卤与豆浆的浓度密不可分。
浓度不够。
黄豆产出的豆腐数量还是会少。
知道张铁山听不懂这里面的某些原理,王川尽可能用大白话告诉他一些关键内容。
不多时,张铁山从家里搬来做豆腐的木头槽子,里头放上纱布。
张铁山又配合王川,一块将锅里的逐渐成块的豆腐,小心翼翼地放到木头槽子里。
上午十点。
三十斤做好的豆腐呈现在张铁山眼前。
“娘咧,你小子还真是说得出,做得到。”
不用称,张铁山的眼睛就是秤。
确定槽子里头的豆腐,起码有三十斤重。
王川蹲在一边休息,暗笑三十斤都算是良心了。
再过二三十年。
一斤豆子最少也得出六斤豆腐。
各种添加剂通通放里头,一吃一个不吱声。
话说回来。
做豆腐也是真累。
凌晨四点钟,一直忙到上午十点。
整整六个小时,王川和张铁山一分钟都没闲的。
没有牲口的前提下。
人工磨黄豆绝对是个要命的体力活。
磨完豆腐还要吊包,同样不轻省。
将豆浆倒进豆腐包,不轻不重晃动豆腐包。
还要将残留的豆浆挤干净。
彻底让豆渣和豆浆分离。
这些忙完了,接下来就是烧锅煮豆浆,点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