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僵持着,宝钗扮演的母亲来了,便劝道“你们两个好心救羊,可它却死活拽不动,也许是它不愿意和你们走呢?”
“我知道你们的好意,古语云‘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可是世间万物自有运行的规律,你们横加干预安知不是错的呢?”
黛玉和探春听了,都不知如何回答,疑虑是否这样的行为的确不应当呢?
两个疑惑不解的小孩被母亲带走了,而那只小羊最后仍是被端上了餐桌。
这一幕也就结束了。
表演完的孩子们一起站到了中间,等着长辈们的评价。
贾政看罢,心里很难平静下来。坦白来说,这不是完成度很高的本子,故事结局也有些仓促,但其中蕴含了许多创作者自身的矛盾纠结。
他能看得出,黛玉和探春在写这个故事时,所经历的各种想法的碰撞。
贾政看了一眼旁边,林如海同样是神情复杂。
贾政便说“黛玉和探春写的故事很有意趣。你们这个年纪有各种各样的纠结都是常事。我们本来还时常担心你们,今日看了这出戏,再也没有担心的了。”
林如海便笑“存周你又和孩子们站到一处了。”
贾政故意摇摇头,笑道“我只是看到了其中可贵的思考。”说罢,他又拍拍手鼓励孩子们。
林如海也同样笑着拍手。王夫人和薛姨妈虽没有太看懂,也有样学样,表示赞赏。
孩子们自然高兴得到了这样的反馈。便坐到了长辈跟前,说了些方才演戏时的感受。
表演过后,又按着芒种节的习俗,吃了一些点心,孩子们在园子里玩了一会儿。
“舅妈姨妈,咱们来簪花玩吧!”黛玉和探春每人捧了个小托盘,放着各样鲜花。
探春走到贾政和林如海面前,她拿起一朵黄白色的芍药,笑看父亲。
贾政很是配合,稍微歪了头,让探春将芍药花簪到了他鬓边,又笑看林如海。
“父亲簪这朵!”黛玉说着话手里拿着一大朵粉白色的牡丹花,就要往林如海耳畔别上。
林如海任由女儿为他簪花,笑道“牡丹雍容华贵,我当年考中进士时也簪了牡丹呢!”
贾政笑道“怨不得你是探花郎,不惑之年了,还是一表人材,风度翩翩!”
林如海笑了笑,微微叹了口气。
孩子们也都簪了各式的花朵,又要打扮王夫人和薛姨妈。
正挑选时,贾政已经拿了两朵鲜红的石榴花簪到了王夫人鬓边。
“舅舅,你太快了!我们还正在挑呢!”黛玉笑道。
探春看罢笑说“石榴花鲜红富贵,很衬母亲呢!”
王夫人略微红了脸,正要说话时,薛姨妈先插了一句“姐姐适合石榴花,那么我就簪一支蔷薇吧。”
薛姨妈说罢,又给宝钗簪花“你们快过来给她宝钗花,宝钗成日里打扮太素净了,今日难得有机会,必须好好打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