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吧,ai在制造业中具体体现在自动化生产,未来的智慧工厂可能很多步骤都会由工业机器人取代单纯的人力。再比如我们研究的无人驾驶技术,就极有可能在十年后取代大部分的出租车司机。”听陈平江这么一说,部委的一个部长皱起了眉头:“这样的话可是会造成很多人员失业的。”
陈平江也毫不避讳:“这是避不可免的。珍妮纺织机的出现导致了大量的纺织工人失业,但同时也启动了工业化进程,有利有弊。现在就是时代的浪口,我们究竟要迎面向上,还是停止不前?我们国家不做,其他国家也会做,我们公司不做,国外的公司也会做。如果有那么一天,技术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我们还怎么追赶呢?”
陈平江说的语气很重:“这事关了我们未来产业升级,究竟能否跨出中等收入陷阱,而且我多说一句。ai时代的到来已经清晰可见,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被ai取代,在那种情况下,产业转型的局面就会被打破。”
领导好奇的问道:“这是怎么打破的?”
“随着薪资水平越来越高,难免会让制造业外流,资本都是驱利的,他们会向着东南亚人工便宜的地方流转,这也是当年日韩德企业将大量制造业放到我国的原因。那么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国家会不会面临这样的局面?”
“但随着工业机器人和ai制造业的兴起,再低廉的人工也取代不了工业机器人,到那时候这些企业还会去东南亚吗?必然不会,因为我们国家有完备的产业链做优势。一旦到了那种局面,越发达的国家只会越发达,新兴国家根本无法靠人力来取代我们,我们用的是工业机器人,别人还在用人力!”
这次来的领导们万万没想到一次普通的考察还能听到这样的观点,顿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ai在这个年代还是比较新颖的概念,即便是国内很多人知道,但并不清楚ai会如何改变世界改变未来。
陈平江有责任和义务去阐述某些事情,让国内的ai产业领先一步。
领导们来的快走的也快。
不过第二天的新闻联播就播放了视察的画面。
让陈平江没想到的是,这个话题渐渐衍生出全社会的共同讨论话题。
“ai到底有没有必要发展,如果发展到让很多人因此失业,是好事还是坏事。”
显然,国人对这个话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其他话题。
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各种媒体都轰轰烈烈的加入了讨论,各自阐述观点。
“ai不是说不发展,如果它真的能够引流未来的工业革命,那么我们当然要发展。”
“如果真的像是陈平江陈总说的那样,许多人都因此失业呢,那不是几百万人失业,可能是几千万人啊。”
“我也这么认为,工业机器人普及取代人工,无人驾驶普及取代的可是几百万的出租车司机。他们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司机工人没有收入,也就不会产生消费。”
“可陈平江也说了,我们不发展别人也会发展,难道到时候让别人等我们吗?抱歉,世界可不会停在原地慢慢等你。”
“所以,我的观点是ai可以发展,但要慢一点,等等他们的人民。”
“如果慢一点,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纯属杞人忧天,原来没有外行这行业,没有网约车这个行业,现在不也有了吗?未来的事情谁说的清楚。”
“……”
饶是陈平江自己也没想到ai的话题居然吸引了这么多的讨论。
这场面他太熟悉了,百度后来搞出了无人驾驶,在二十个大城市试行的萝卜快跑,一样面对汹涌的讨论。
人们的观点基本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时代的浪潮不会等人,从古至今那么多次的工业革命产业升级,总会有人落下有人崛起,普通的底层人能做的就是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社会会自我调节,不可能因噎废食。
另外一派则认为,无人驾驶的普及会带来大量的失业,很多底层人的饭碗不保,他们的家庭怎么办?社会会不会因此动荡。
现在也是一样,两排人吵得不可开交。
在这场全民大讨论中,各家官媒都亲自下场,各种观点都有。
同时,各家互联网汽车企业都开始感觉头皮发麻。
仿佛ai时代已经到来。
最慌的实际上要属网约车公司,比如滴滴。
如果真的被陈平江的盘古ai搞出了无人驾驶,他们滴滴还竞争个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