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周荣亲自出手,可周荣出手,洪武帝也就出手了。
洪武四千五百零三年二月。
这时大乾八支军队包围大后刚刚不到两年。
修整一段时间的八支军队,开始动了。
他们不是全军出动,而是只派出一部分军团,攻打大后边界城池。
虽然大后边界城池,也有大后国运的庇护,镇压外者九十万鼎之力。
但大乾派出的军队,正好就是百万鼎左右的力量,被镇压削弱九十万鼎之后,攻打这些没有重兵驻守的边界城池,还是很容易的。
一座座边界城池被攻下,速度不快,可能一个月才攻下一个府县,似乎一点不急。
大乾军队的確不急,主要是不能急。
这也是步步蚕食的一部分,一点点的攻城占地,温水煮青蛙,不能严重刺激到周荣。
同时也是逼迫还在整修重建的大后军队,提前来抵挡他们。
至於那些被攻占城池的大后百姓,没有了大后国运的笼罩,他们是无法直接生存於洪荒天地的,所以只能被强行送往大乾安置。
这也是攻城占地慢的原因之一,运输这些百姓需要时间、以及不小的消耗。
情况正如大乾所料,面对这种步步蚕食,大后君臣明知不可任其继续下去,却也没有好办法。
大乾军队並非全力进攻,进攻的速度还很慢,周荣不能亲自出手。
若是面对这种程度的进攻,他都一而再再而三的亲自出手,摆出鱼死网破的架势,次数一多、
就没有什么威忆性了。
可大后军队还在重整,实力不足、冒然派出去,只是给大乾军队送战功。
无奈之下,只能派出一些弱的军队前往驻守,不求挡住大乾的进攻,只为拖延时间。
给大后重整军队更多一些时间。
就这般,两座神朝像是又陷入了持久战,在大后边界慢慢的消磨。
直到洪武四千五百三十年,大后军队勉强重组完成,虽不如巔峰时期,但也可一战了。
被折磨了二三十年的大后君臣,立即將其派往边界,藉助国运庇护以及地利,抵挡大乾军队进攻。
这时,大乾军队已经攻占大后二十四个道左右的疆域。
这对一共一千多个道的大后而言,不能说伤筋动骨,更多的是严重动摇了民心和士气,
自这一年,双方的老对手,再次展开了廝杀。
见大后军队有了一战之力,大乾军队自然不会再留手,八支大军开始全力攻击赵尹五人率领的军队。
一副要再次將其打残的姿態,
赵尹等人当然不会再跟大乾军队硬碰硬,他们躲在大后国境內,藉助国运的庇护、以及地利,
全力防守。
如此,大乾军队虽依旧占据上风优势,却也不能一举打残对方。
但徐到等人不急。
这种战爭,最受苦的是大后百姓。
两方军队交手,不进入第二重空间,就在第一重空间,威力是何其的大!
大后军队本就落入下风,根本无法完美庇护百姓。
哪怕只是露过一些威压、稍微一点余波,就可能导致大后百姓生灵涂炭。
整个县、整个府、甚至是郡、州的人死完。
人一死完,国运无法庇护,大后军队就不得不后撤,然后再重复这个结果。
(求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