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周荣还是下定了决心,因为他已经没有退路。
大后任何人都有可能有退路,唯独他没有。
他也不需要有退路。
身为大后之主、神朝皇帝,若是想要让他退下皇帝位,其实並非完全不可能。
若是遇到一个大后完全不可抵挡的神王朝,他也无话可说。
但一个大乾,还远不够。
他不会甘心臣服於大乾。
大乾也不会留著他这个大后之主。
否则大乾吞併大后都不会安心。
当如今的大后遇到如今的大乾,就註定了只有一个下场。
要么他死,要么洪武帝明古死,没有第三条选择。
思绪意志极为坚定的周荣返回后京,启出了大后的底蕴,开始为这一场倾国之战准备。
相应的一道道圣旨发遍大后全国。
很快,就引起了一阵阵风暴。
圣旨中並没有明说太多,只说了全国招兵,抵挡大乾、保卫家国。
中下层的人大部分没多想,积极参军的不少。
上层的许多人则是察觉到了不对,意识到前线出现大问题了。
悄然间,大后暗中更加暗流涌动了。
大后的行动自是瞒不过大乾。
大乾军政高层清楚,大后明了了他们的打算。
也放开了一些手脚,更加积极的备战。
一时间,两座神朝像是展开了军事竞赛般,海量的物资、將士不断的赶往前线。
这般浩大的举动,也让两国的气氛渐渐愈发沉重。
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了情况不同寻常。
两国这举动,好像要打一场生死决战两翼、后方斯杀的两国人,都谨慎了许多。
时间匆匆,两国的这一场备战,一直持续了五十年。
事实上,五十年的备战时间一点不多,也远远不够。
若是可以,两军甚至恨不得备战几百年时间,將各方面都做到最好,再行出击。
可那是不可能的。
先不说后勤方面支撑不住,前线的將土也支撑不住。
千山境將士寿命才两百岁,备战几十年已经够多了,再多就要大规模换將土了。
像之前的十一场大战,每一场大战后,正好借著伤亡、更换一批寿命不足的將士。
淘汰旧血、吸取新血。
只要数量控制住,只会导致军队越来越强。
这一战不同,军队的数量太多了。
时间再长,后勤、將士寿命都无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