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让军方许多人有意见的,就是他们立军功的机会少了。
而这正是徐到等人做出的最大退让之一,儘可能减少大乾军队的伤亡。
原因很简单,一位將士的兵甲、抚恤等费太贵了。
死一位將土,朝廷要付出的代价比死十位、二十位民间势力同实力层次的人,还要贵。
如此,李百长等人当然不希望前线大军为了军功牺牲太多的人。
还有,减少伤亡,自然也就会导致军功的减少,这又是一大笔节省。
可以说是数全齐美。
最大的受害者,便是军队,军功减少、歷练减少,实力增长要慢一点。
至於说节省的那些將土人命,高层將领没几个在意的。
甚至是中低层的將士本身也没多少在意的,他们想要的是机会,是立军功,
去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死就死了,反正抚恤很高,能给子嗣后代更好的起点。
从侧面上来说,也是大乾政策的优厚、清明、严格执行,让大乾將士敢战,
愿战、甚至是求战。
不给他们机会战斗廝杀,他们反而不高兴。
因此军中才有许多不满的意见。
这些就需要徐到等人处理了。
做出种种改变的同时,前线的集团军、军团也开始了轮换。
前线大军打的热火朝天,无数人吃的满嘴流油,后方军队早就羡慕的流口水了。
再不轮换,徐到、常玉也压不住了。
当然,也不是全部轮换,暂时只轮换了一半,四个集团军、二十五个军团。
主战军轮换六百支,且新加了五百支。
时间一点点过去,大乾军队这边种种行动,大后那边也没有停著,同样是各种行动不断。
目的始终就一个,加大抵抗力度,將大乾拉进战爭的泥潭,减少国运的发展。
扩军、设陷阱、补充大军实力等等。
不过一直处於被打状態,且心態等原因的问题,在近百年的战爭后,逐渐开始放大了。
“四十万亿的军需,就这么没了!”赵尹豁然起身,脸色难看,语气透著无法掩饰的冷意。
“大帅,是越来越过分了,但是·:·。”下方,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身影轻嘆一声,颇显无奈。
赵尹眉头跳了一阵,深吸一口气,还是平静了下来。
因为他清楚,他没办法。
甚至就算是他稟报周荣,证据確凿,也没有用。
谁让战爭打到了这个地步。
谁让大后实力不如大乾。
谁让大后现在缺不了那些文臣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