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凡是饲育屋培养的呆呆熊,都需要在幼年时,进行人工断尾。
否则的话,隨著成长发育,身后的尾巴太过长,它们很容易在无意间踩到,以至於影响行动。
然而。。。
养殖场的呆呆熊,有专人帮著断尾。
生存在野外的呆呆熊,难道也有野人帮忙吗?
答案自然是没有。
但成年的野生呆呆熊,尾巴又几乎无一例外,都在幼年断过。
或者说,没有断尾的呆呆熊,在野外活不到成年。
至於这一现象如何產生的?
只能说,殊途同归。
即使没有人工断尾,大自然也会用其他方式帮助它们。
由於呆呆熊的天性喜水,喜欢在水边滩涂抓取一些螃蟹贝壳作为食物。
也因此,尾巴浸泡在水中飘动的时候,看起来很像蛇类和虫类,容易吸引一些肉食性鱼类进行啃咬。
其中,堪称天生冤家的,还当属一一【板牙鲶鱼】
处在幼年时期的呆呆熊,尾巴本来就那么丁点儿大,一口就能被全部吞掉。
面对板块状的上下两颗大门牙,一开一合间,断尾仪式直接就完成了。
当然:
这些都不是重点。
被吃掉尾巴的呆呆熊太多了,没什么稀奇的。
真正罕见的,其实是那些脑袋被『板牙鲶鱼”夹过的呆呆熊。
有些命丧当场,有些侥倖留得一命,但从此以后,就变得更呆了。
唯有极少数,被夹了以后,不仅没危及生命,也不损害智力。
甚至,反而像是被开了窍似的,变得更加聪明。
聪明到什么程度呢?
传说,咱们境外北边的战斗民族,之所以被叫作毛子,就是那些脑袋被夹以后、毛髮褪了大半的呆呆熊演化而来。”
“。啊?”
原本还听得津津有味的刘玄,被最后的转折弄得有些蒙圈。
“哈哈哈,这是老夫年轻时候流传很广的一则老笑话。”
蒲大师授著山羊鬍,笑呵呵地解释道:
“那个时候的生活节奏,可不像现在这么快,所以这些逗乐包袱的铺垫,往往就是这么长。”
“您老还挺有幽默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