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嘉良:看出来了,的确是被迫的。
温嘉良来了没多久,廖正民从港市请来的技术人才段元明也紧接着赶了过来。
两位人才一到齐,廖正民就带着一行人去看厂址。
地方是他帮着参谋的,不过还要几人点头觉得可以才行。
苏意之前已经来看过一次了,对这里十分的满意,地方虽然在郊外,但是离家的位置开车就一个小时,并算上太远。
而且背后靠着山,空气好的没话说,以后炮制晾晒药材也不愁没条件。
下了车,廖正民就开始给大家介绍,“这块地是我年初刚拍下来的,本来也是打算建厂的,只是还没有想好,现在用来建药厂正合适。”
“只是这地方不算大,只有两千多平,你们看看够不够用?”
孙老直接给他竖了个大拇指,本来自己还想着实在不行,先在春和堂后院盖个小作坊出来。
没想到廖正民也是个行动派,一下子就弄来个这个大的地方,还问够不够?
几人转了一圈下来,把能想到的地方都给想了一遍。
“这边到时候做晾晒区,这边药材室,储藏室,还有研究室。”
“那边做办公区和车间,还有宿舍和食堂也都要有。”
廖正民来的时候已经叫了工程队,对方一边听一边负责记录。
全部商定好之后,廖正民便问,“这样盖好最快要多久?”
“廖总放心,我们一定会保质保量地赶出来的,最迟三个月内一定完成!绝对不耽误你们今年开业。”
第448章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就在药厂开始动工的同时,苏意也跟着两位大佬以及孙老开始研究制药的工艺和设备了。
两位大佬都是制药行业的人才,但是毕竟之前是制作西药的,中药制药方面也是第一次做。
也只能算是摸着石头过河。
中药的炮制和熬煮是春和堂拿手的,这个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到干燥这一步,几人都有些犯愁了。
如果从国外制药机械厂直接购进,成本实在太高,而且用来做中药效果并不理想。
段元明帮着联系了几次都没有找到合适型号的机器,除非重新定制。
可这样一来,就不光是成本巨大的问题了,时间上也耗不起。
眼看设备再次陷入僵局,苏意忽然就想到了廖正民之前收购的麦乳精厂。
那个厂收购过来后,一直都是赵特助在亲手打理,苏意很少过去。
但是她知道去年刚引进了一条做奶粉的生产线,当时是用来做奶茶粉末的。
现在想来,那设备既然能把液体的牛奶变成奶粉。
那是不是也可以把浓缩的中药干燥成粉末?
想到这,苏意便立马带着温嘉良和段元明赶去了奶粉车间。
两人亲自看过以后,也都赞同了苏意的想法,便连忙清理好设备后,将带来的中药浓缩液给试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