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情景实在尴尬,其他妃嫔都垂眸不语,有的学姜云冉一起吃茶,有的则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仁慧太后都只捻佛珠,一言不发。
倒是梅贤妃叹了口气,开口劝说:“大家都是一宫姐妹,何必这样生疏,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如握手言和可好?”
她这话里话外,都是挑剔姜云冉小气。
姜云冉眼皮一抬,冷冷睨了她一眼:“梅贤妃倒是大度,不知卫妹妹泉下有知,是否知晓你替她原谅罪人?”
梅贤妃面色一变,她喘了两口气,正要再开口时,就听仁慧太后轻轻念了一声佛偈。
“旧事不要重提。”
她说着,也不去看姜云冉,只垂下眼皮,睨了阮宝林一眼。
见她这般形容枯槁的模样,也并未表现出任何怜悯,她淡淡道:“阮宝林,起来说话吧。”
阮含珍这会儿已经哭了。
她脸颊一行清泪,更显的单薄可怜。
可众人想起卫婕妤之前那满身鲜血的模样,终究都没有生出几分怜悯之心。
仁慧太后自然要让后宫平和,不叫皇帝为此忧心,耽搁政事。
因此她只叮嘱阮含珍:“你若能知错就改,也算是好事,以后万不能乱生是非,恪守本分才能平安始终。”
这其实也是对阮含珍的警告。
阮含珍颔首:“谢太后娘娘教诲。”
仁慧太后又念了一声佛偈,她抬起眼眸,目光在院子里搜寻,看到两个孙儿玩得正好,脸上终于露出几分喜悦来。
“好了,你们都忙,就都回去吧。”
“周宜妃,叫明宣和明舒多玩一会儿,你瞧孩子多开心。”
周宜妃动了动嘴唇,最终没有反驳。
“是,多谢太后娘娘。”
太后却说:“都是哀家的孙儿,哀家关照是理所应当,以后莫要再说谢字。”
周宜妃正要回答,就听边上阮含珍再度柔柔开口。
“太后娘娘,臣妾有事要禀。”
仁慧太后的脸上明显显露出不耐烦的情绪。
这一次她冷冷睨了阮含珍一眼,淡淡道:“阮宝林,你好不容易从长春宫出来,可要谨言慎行。”
阮含珍顿了顿,还是起身重新跪下。
太后的语气,旁人的表情,她看得清清楚楚。
有卫新竹那贱人横在前面,无论她做得多好,都无法摆脱阮家谋害宫妃之罪名。
皇帝本就不喜欢她,她以后必再也无法高升。
既然两条路都走不通,那就只能走第三条路。
反正她已经如此,还不如破釜沉舟,为自己,为阮家重新博出一个出路来。
阮含珍这一跪,让整个花厅气氛重新沉寂。
仁慧太后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她看都不看阮含珍,说:“哀家最后给你一个机会。”
阮含珍紧紧攥着手里的帕子,她躬下身,重重磕了三个头。
“太后娘娘,臣妾所言,并非为自己,而是这宫中有人欺上瞒下,胡作非为。”
阮含珍眼泪倏然而出,再度滑落脸颊。
她声音低哑,眼睛通红,楚楚可怜。
“太后娘娘,臣妾关禁闭这两月,每日都是馊食剩饭,从未见过新鲜菜色。”
她这话一出,在坐众人皆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