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候爷的信赖,不过帐目还是要交接的。
蜀地的情况特殊,叛军虽然离开,但距离蜀地並不远,
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都不是什么好地方,叛军多半在两地待不长,没准哪天就会杀回来。
军事上的事情,侯爷比老朽精通,我就不多言了。
主要是政治上的变动,略微有些麻烦。
老夫推动的蜀中新政,刚刚落实下去,后续还需要监督。
这些事情,只能拜託侯爷了!”
徐文岳神情恳切的说道。
麻烦虽然是他惹出来的,但出发点却是好的。
大虞缺钱,朝廷想要运转下去,就必须搞钱。
蜀地一直都钱粮重地,因为財税制度的缘故,朝廷在当地徵收的税款极其有限。
对大虞的主要贡献是协云贵,偶尔也会支持陕西都司。
可这不是极限,相较於北方各省,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阁老放心,新政之事老夫会继续下去。
蜀地士绅多是明理之辈,只要晓以大义,他们定会支持的。”
听到李原的回答,徐文岳是一脸的尷尬。
“晓以大义”一直都是文官的说辞,通常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判定是黔驴技穷之下的瞎扯淡。
真要靠大义就能解决问题,大虞朝也不会走到现在这地步。
从武將口中说出来,更像是嘲讽。
偏偏徐文岳这次事做的不道义,想要回都没底气。
本质上要求李原接下改革的烂摊子,就是靠“大义”绑架。
“侯爷有成算就好。
总之,蜀地局势复杂,需要多加小心。”
徐文岳委婉的提醒道。
此时他还不知道,此前带头抵制新政那帮傢伙,已经在屠刀的威胁下,回归了本心。
前面抵制的多积极,现在配合的就有多爽快。
“哈哈—”
“阁老多虑了,老夫这里有蜀中一眾大族的书信,他们都言辞恳切的表示要支持新政。
看得出来,徐阁老在蜀地很得民心嘛,大家都这么支持你。”
从李原手中接过厚厚的一叠书信,徐文岳差点一口气没提上来。
区別对待,实在是太明显了。
他推动改革的时候,那是好话说尽,大家还是强烈抵制。
换了一个总督,人家还没有到任,就急著写信表忠心。
“这—这不”
否定的话,说到一半,徐文岳强迫自己恢復理性。
书信是从李原手中拿出来的,造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单纯为了气他,犯不著费这么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