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达命令的同时,李牧也忍不住嘆息了一声。
以往都是他抨击辽东系养寇自重,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养寇自重。
都是资源惹的祸。
一旦斩杀安南王,朝廷那边肯定会叫停战爭。
就算不下令撤军,后续的江南、闽浙的协餉,也很难到位。
全靠两广之地协餉,压力还是太大了一些。
留著安南王这个尾巴,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挑战大虞尊严的罪魁祸首还活著,大战就尚未结束。
哪怕朝廷財力吃紧,可只要告诉他们,距离胜利仅有一步之遥,大家也会咬牙坚持。
相比平叛战爭时期,大虞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
永寧帝的能力一般,但抗压能力,还是不错的。
换成一般皇帝,可没几个敢和群臣顶雷。
他不光干了,並且还干了不止一次。
青史留名的机会,送到了眼皮子底下,李牧不认为他会放弃。
长时间大战支撑不起,再坚持一年半载,问题还是不大的。
多了一年时间的缓衝,红河平原的生產就能逐步恢復过来。
“侯爷,捷报可以送往京师了。
想来陛下和朝中文武百官,都快要等不及啦。
据说北虏有意再次南下,这些年朝廷在北疆投入的资源有限,怕是挡不住敌军。
或许要不了多久,朝廷又会下令勤王。
我们要赶在北虏南下前,先一步让朝廷下定覆灭安南的决心!”
兰林杰开口提醒道。
安南战爭打到什么地步,大虞朝廷一直没有给出明確目標。
除了李牧叫囂著覆灭安南,重建交趾布政司外,朝中百官大都主张教训一下安南人即可。
一方面是大家固有认知中,安南是穷困的代表;另一方面则是大虞国力有限,无法长时间支持多线作战。
“兰先生,言之有理,確实该让朝廷做抉择了。”
“草擬捷报,告诉陛下我们大败安南军,收復了交趾布政司的多座州府。
让朝廷儘快派出官员,组建交趾布政司衙门。
具体的战绩,你看著修饰即可,还是老规矩虚增伤亡。
安排人在京中放出消息,就说安南人派出了暗间,携重金潜入京师。
意图通过贿赂朝中百官,让朝廷再次放弃安南。
如果朝中有人帮安南人说话,就鼓动士子们去他们的府上闹,给他们扣上国贼的帽子。”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