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两人慢慢起身往殿内走,楚萧扶着她的胳膊,脚步放得极缓。路过庭院那丛新栽的兰草,云泠停住脚:“前几日你说要分些给明轩,今日正好让宫人挖两盆。”楚萧点头:“他书房窗下空着,摆上正好。只是你别蹲着想自己动手,前日蹲下捡帕子都头晕,忘了?”云泠抿嘴笑:“知道你记着,不逞强。”
晚膳时念安过来,见桌上摆着云泠爱吃的蜜渍山药,笑着说:“昨日我去御膳房,特意让师傅多放些蜂蜜,母后肯定喜欢。”楚萧给云泠夹了一块:“还是念安细心。你近日练骑射,别累着,明日让太医给你把把脉。”念安应着,又说起今日和楚明轩论政的事,云泠静静听着,偶尔插一句问细节,楚萧在旁补充两句,殿内暖意融融。
饭后念安回去温习功课,楚萧陪云泠在殿内踱步消食。云泠忽然想起什么:“前几日整理箱子,找出你早年穿的那件墨色锦袍,料子还好好的,就是领口窄了些。”楚萧笑:“那是刚登基时做的,那时比现在瘦些。你还留着?”云泠点头:“想着以后给念安做个念想,他长的像你,尤其是眉眼。”楚萧握住她的手:“我们的念想,都在身边呢。”
转天清晨,楚萧照旧早起练剑,云泠没再倚窗看,而是去了小厨房。等楚萧收剑进来,就闻见粥香。云泠端着碗出来:“熬了些小米粥,放了几颗红枣,你练剑耗力气,多喝点。”楚萧接过碗,喝了两口,抬头见云泠正看着他,眼里带着笑:“比御膳房熬的香。”云泠挑眉:“那是自然,我守着灶上熬了半个时辰。”楚萧放下碗,拉过她的手:“下次别在灶边久待,烟味呛人。”云泠应了,递过帕子让他擦汗。
上午楚明轩来汇报政务,说起江南漕运的事。楚萧听着,偶尔问两句,云泠坐在一旁绣帕子,没插话,却在楚明轩提到“今年雨水多,恐伤稻禾”时,抬头说:“去年扬州那边也有这情况,当时用了垫高田埂的法子,或许能借鉴。”楚明轩点头:“儿臣记着,这就让人去查去年的卷宗。”楚萧看了云泠一眼,眼里带着笑意,等楚明轩走后,才说:“你记性倒好,去年的事还记着。”云泠放下针线:“那时你正为这事烦,我便多留了心。”
午后阳光好,楚萧搬了张躺椅放在廊下,让云泠靠着,自己坐在旁边翻书。云泠看了会儿他手里的书,问:“还是那本游记?”楚萧点头:“讲到蜀地的竹海,等明年天暖,我们去看看?”云泠眼里亮了亮:“好啊,听说竹海深处有瀑布,声音能传好几里。”楚萧合上书,握住她的手:“到时候我们找个竹屋住几日,听瀑布声,吃当地的笋子。”云泠笑着点头,靠在他肩上慢慢闭上眼。
没过几日,宫里来了位老嬷嬷,是当年照顾过云泠的。老嬷嬷拉着云泠的手絮叨旧事,说起云泠刚入宫时,怕生,夜里总睡不着,楚萧就陪着她说话,直到她睡着。楚萧在旁听着,插话说:“那时她总躲在屏风后,我叫她,她才敢探出头,像只小雀儿。”云泠脸微红,拍了他一下:“哪有那么胆小。”老嬷嬷笑:“娘娘那时是腼腆,陛下待娘娘的心,我们都看在眼里。”
老嬷嬷走后,云泠想起刚入宫的日子,轻声说:“那时候总怕做错事,你又忙,我不敢打扰你。”楚萧把她揽进怀里:“是我那时太专注朝政,忽略了你。后来见你总一个人坐在窗边发呆,才知道自己错了。”云泠摇摇头:“你是君王,本就该以国事为重。再说,你后来不也改了,再忙也会抽时间陪我说话。”楚萧低头吻她发顶:“不够,这辈子都不够陪你。”
入秋时,御花园的桂花开了,满院飘香。楚萧摘了些桂花,和云泠一起做桂花糕。云泠揉面团,楚萧撒桂花,两人配合默契。念安放学回来,闻着香味跑过来:“好香啊,母后,父皇,你们做什么呢?”云泠让他尝了块生面团:“甜不甜?等蒸好给你装一匣子,带去给你兄长也尝尝。”念安点头,蹲在旁边看他们做,偶尔帮着递个盘子。
桂花糕蒸好时,楚明轩正好过来。一家四口围坐在桌边吃糕,楚明轩说:“今日朝堂上,大臣们还说起父皇当年为了给母后寻新鲜桂花,特意让人从江南快马送过来的事。”楚萧笑:“那时你母后念叨想吃桂花糕,宫里的桂花还没开,只能从江南运。”云泠看着他:“后来你就让人在御花园种了满院桂树,说以后再也不用等江南的了。”楚明轩和念安都笑,殿内满是桂花的甜香。
霜降那天,天气转凉,云泠有些咳嗽。楚萧不让她再去小厨房,也不让她绣针线,只让她靠在榻上休息。他自己搬了张凳子坐在旁边,给她读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