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宗伯。”
柳或轻步踏入屋内,望向独坐案前沉思的岳仲明,上前恭敬行礼。
岳仲明目光未抬,淡淡道:“薛淮回去了?”
柳?深知这位恩主所想,低声道:“薛侍读已返住处,高廷弼果在彼处等候。下官现有一事担忧,不知高廷弼会否察觉其中蹊跷?”
“呵呵,”岳仲明面露讥诮,轻蔑道:“高廷弼心机浅薄、志大才疏,怎有能力洞悉薛淮心思?他还拿着老眼光看待薛淮,以为说几句冠冕堂皇的大义之言,便会甘为马前卒,却不知薛淮早已今非昔比。”
他仿佛忘了此前独对准时,自己也曾稍显轻视。
柳或不知此节,只附和道:“少宗伯料事如神,高廷弼果真急不可待上钩,若非如此,侍读恐难这般轻易入局。”
听闻此言,岳仲明脸上浮起一抹得意之色。
天子极为重视今科春闱,亲拟考题后便密存于宫中。直至首场开考前,方命内廷、禁军与靖安司三方协同监管,将考题送入贡院交予孙炎和岳仲明。
此举从源头杜绝泄题之患,无人能够预知考题内容。
故此,今科春闱基本不会出现大面积舞弊。
即便仍有考生试图夹带作弊,然而今年他们要面对都察院左都御史范东阳,此人素有火眼金睛之称,阴暗伎俩在其注视下几乎无所遁形。
只不过范东阳是提调官,简而言之他的管辖范围局限于外帘,除非主考官孙炎相请,他不能干涉内帘的阅卷工作,这就给了部分考官暗箱操作的机会。
岳仲明新官上任,前任又是沈望这般人物,他自然想要大展拳脚,一举奠定他在宁党的地位。
而不是像以前那般,朝中官员只要一提起首辅宁珩之的左膀右臂,最先想到的是原工部尚书薛明纶、刑部左侍郎卫铮和漕运总督蒋济舟,接下来便是那两位亦步亦趋,唯宁珩之马首是瞻的阁老,极少会有人提起他岳仲明。
如今薛明纶辞官归乡,岳仲明终于等来天赐良机。
他的目的很明确,其一是利用春闱扩大自己在宁党内部的影响力,最有效的法子便是拿出几个贡士的名额,以此拉拢宁党的部分骨干。其二则是将矛头对准孙炎以及他身后的欧阳晦,让宁珩之看见他的能力和手段。
朝野皆知,欧阳晦觊觎首辅之位已久,因为有天子的庇护,他根本不惧宁党的攻讦和排挤。
这样一个不贪财不好色的老官僚,一心只想着将宁珩之踩下去,自然成为宁党众人的眼中钉。
岳明在春闱开场之间故作姿态,为的就是树立刚正不阿的形象,为后续针对孙炎做好铺垫。
然而孙炎能在内阁立足,又岂是心思简单之辈,他从一开始就察觉岳仲明的意图,明面上支持岳明的立场,暗地里防范森严,这让岳仲明很难抓住对方的把柄。
直到分房定责那一日,淮、高廷弼和柳或进入《春秋》房,岳仲明迅速抓住机会。
他让柳或故意挑出高廷弼黜落的卷子,继而强行举荐,营造出暗通关节的假象,高廷弼果然上当,随即在孙炎的授意下拉薛淮入局。
“欧阳次辅和孙阁老一贯小家子气。其实我们都知道,陛下扶持欧阳次辅是让他和元辅打擂台,但他行事总是畏畏缩缩,只想站在岸上坐收渔翁之利,这世上哪有如此便宜的美事?”
岳仲明冷笑,徐徐道:“就拿这次春闱来说,孙阁老整日笑面迎人,心底实则欲除我而后快,却不敢亲自动手,偏要推薛淮这清流新贵来扛旗。”
柳?敬佩地说道:“但是孙阁老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少宗伯出手即定乾坤,竟说动了侍读。”
他对此事颇为好奇,薛淮的性情人尽皆知,或许他会囿于大义被高廷弼说服,但是他怎会突然之间成为岳侍郎的臂助?
这让柳?怎么都想不明白,不过他知道此中必藏玄机,不敢冒然向岳仲明询问。
“此事务必保密。”
岳明说起薛淮的请求,看向柳?叮嘱道:“你既和薛淮同在一房,往后便由你和他联系。凡他所命,皆应承下来,让我们的人尽力完成他的交待。”
“下官明白。”
柳或应下,又迟疑道:“少宗伯,薛侍读若要取信于孙阁老,必然要查我等的荐卷,下官就怕那几份卷子被他们察觉端倪。”
岳仲明微微皱眉。
自从天子任命他为今科春闱副总裁官,想要求他行个方便的官员士子便络绎不绝,他拒绝了其中大多数人,唯独几位宁党中坚力量的请托无法回绝,毕竟他要利用这次的机会扩展人脉。
只是天子将考题藏得很严实,岳仲明身为主考亦无法提前得知。
当他通过埋在东宫的钉子得知太子的盘算,便来了一招浑水摸鱼,提前告知两名举子采用东宫那边的暗号关节,又让另外四名举子使用别的字眼。
正如柳或所言,这种事无论做得多么隐蔽,都经不起有心人逐字逐句的盘查。
“届时再议罢。”